在语法教学中创设真实的交流情境—— if-clause 课后研讨感悟最近,我听了吴启虹老师的一节教授“If条件句”的语法课。[教学研究 | EIM B1 Unit 12 Grammar: First conditional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点评)]这节语法课围绕“勇敢”这一主题语境展开,吴老师带领学生从语篇出发,运用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if 条件句的使用规律,在语境中反复应用,最后通过A chain story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使用if 条件句来讨论可能性或给出建议。这节课充分显示出吴老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深入理解,以及在主题语境下进行语法教学的强烈意识。课后的研讨中,学校的评委老师们肯定了吴老师在“勇敢”这一主题语境下开展语法教学的课堂设计,同时指出如果在目标语法的实践应用环节也能紧紧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则对主题的挖掘和讨论会更深入,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课后研讨中听取了大家对这一节课的点评后,我和吴老师就“如何为学生创设更真实自然的交流情境”继续进行了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下面的两个问题展开: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吗?其实,当我们运用“创设”这个词时,就已经给人一种刻意的感觉了。最自然的情境并不是教师刻意创设的,而是学生自觉自然提出来的。以这节课为例,在A chain story环节开始时,教师给出的情境是“If I am ill tomorrow…,…”,而这个情境可能不是很真实,所以学生的发挥就比较局限。如果教师把这个活动变成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列举“是否需要更勇敢”“怎样更勇敢”等困惑,其他学生再接着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让发问的同学练习使用If条件句的疑问句式来提出实际问题,创设条件,让回答的同学运用If条件句的肯定句式来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理解勇敢的含义。这样的实际问题可能是:在上学路上如果看到摔倒的老人该怎么做?在班级如果看到同学打架该怎么做?在操场上如果不敢上单杠完成动作该怎么做?在课堂上如果听不懂老师讲解该怎么做?…… 当然这些只是教师的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老师完全没有预设到的关于勇敢的问题,不过这都没有关系,这正是本节课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提出最真实的条件,给出最实际的建议。二、如何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主题语境下的语法教学可以和教师想传达的价值观融合得更自然,更无痕。首先,教师要明白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看问题也好,认识世界也好,我们都要帮助学生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以本节课为例,引导学生勇敢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要审时度势、机智应对,要考虑自身安全等。其次,教师要考虑怎样传递价值观。因为学生的讨论和总结相比教师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很有必要。要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说善话。再者,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离,教师该怎么办?某些情况下,学生们出于一些原因,会表达一些与正确的价值观偏离或者甚至错误的价值观。此时,教师就需要把他们拉回正确的轨道,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反驳或论证纠正回来,也可以由教师本人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引导。总而言之,吴老师的这一节语法课让我大有收获,她的多样的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设计值得我好好学习。评委老师们发人深思的点评和细致具体的建议都给了我和吴老师很多启发,以至于我们决定每人再上一次,互相听、互相评、互相促进,一起努力理解教学,一起努力更新自己。△吴启虹老师在上课END推荐阅读教学研究 | EIM B2 U13 Grammar: Past Perfect教学研究 | 现在完成时教学教学研究 | Grammar- If- clause: First conditional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李爱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