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设置了贯串四个学段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在每一个学段都安排了三四项学习内容,每项学习内容又可以设计成一个或者几个单元。这些单元都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为了区别于以往的内容单元,很多人称之为“语文大单元”。然而很多教师感到困惑: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如何落实到课堂中?或者说如何依据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对现行统编语文教材进行语文大单元设计?本文尝试结合对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的分析,以现行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以任务为载体的语文单元整体设计和分课实施路径。

图片
一、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是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提出来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提法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突出了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更加清晰、简明,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学习任务的载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图片
(一)统领单元各项学习活动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是具有一定容量的结构化学习单位,以大的学习任务整合单元各种要素,统领单元各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择了几篇写祖国美丽山河的短诗、短文。若是按照传统语文教学常用的分析性教学思路,教师通常会将其作为一个内容单元,一篇一篇地阅读、讲解、分析。若是把这个单元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单元,我们则可以设计“做一个旅行手账”的大任务,以此统领若干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设计“从家乡出发,去课文中那些美丽地方”的路线和方案;其次,学生欣赏并呈现一个个景点(学习课文内容并输出);最后,学生设计完成“请到我的家乡来”的邀请函,即由学生向客人介绍家乡美景,并发出邀请。真实情境中的大任务“做一个旅行手账”统领的三个学习活动,整合了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等,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也更加扎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对美好山河和写景诗文的感受欣赏能力、对家乡及祖国的热爱之情,都在“做”中得到提高。

图片
(二)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

在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学习中,学生不是先“学知识”再“用知识”,而是在“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知识”,在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统编语文教材在初中阶段安排了几个“活动·探究”单元,并设计好了活动流程。例如,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的活动流程是“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价”,其特点是学生先学后演:学了再演,学是为了演。教师也可以改动一下,以“举办校园戏剧节”为大任务,以此统领三个学习活动:一是导演说戏,每个学生都来当一回导演;二是演员演戏,每人选择一个角色进行研究,再演一演;三是看戏评戏, 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评论员。在这些学习活动中,说戏、演戏、看戏、评戏都是载体,核心是学习探究剧本,是体验、欣赏、评价、分享、交流。“导演”要把戏的主旨、情节、角色等说清楚,就要研读剧本。能够讲清楚这些,剧本也研究得比较深入了。为了把一个角色演好,学生还需要写人物小传、演出台本,这些都是深度学习,是充满创造的学习,知识在此过程中得以建构。

图片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设计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包含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利哈乔夫《论教养》、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四篇课文,单元学习要求是“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厘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对这一单元进行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设计,按照“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要求,教师可以“拓宽精神的旷野”为主题,统整单元的多重教育价值,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以“建造我的精神小屋”为大任务,统领三个学习活动:一是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设计自己精神小屋的蓝图;二是学习其他三篇课文,以“爱与正义”“尊重与优雅”“敬业与乐业”为重点,拓宽精神的旷野,充实自己的精神小屋;三是创作自己的雅室铭文。学生完成这三个学习活动的过程,是进行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辨、论证的过程。在学习任务统领下,各项教学内容得到有机整合,超越了一般议论文的读写,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图片
二、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时,需要依据不同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统筹单元内部目标、内容、情境、方法、资源与技术运用,“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里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图片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单元设计

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师可以把单元学习内容与学生当下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相联系,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实用性阅读、口头与书面交流等学习任务。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都是说明文单元,选择的文本大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例如,小学阶段的《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初中阶段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根据以往说明文教学思路,教师一般会围绕明对象、抓特征、知方法、理顺序、品语言等,逐篇对文章进行分析性教学。与分析性教学不同,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单元设计强调突出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习。例如,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和任务:学校来了一群外国小朋友,请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学生可以结合诵读本单元关于元日、清明、重阳的三首古诗,向外国小朋友讲述“我们和古人一样过节”,以及介绍“一张用了一千九百年的纸”“一座建了一千四百年的桥”等。又如,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探寻文明的印记”大任务,让学生先探寻作家笔下的文明的印记,创建虚拟的微型博物馆,为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做介绍卡片、写解说词并进行讲解;再走向社会,探寻身边文明的印记, 调查访问,撰写说明性文字,并交流分享。

图片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单元设计

文学世界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构建客观世界、作者、文学世界、学生间的多重对话关系,因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单元设计,需要教师在单元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作者认识的客观世界、构建的文学世界与学生所处的客观世界、阅读感受到的文学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而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择了三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这些作品中都有与初中生年龄相仿的人物,但是人生经历却不一样。教师可以“少年初识世间情味”为主题,设计“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话”“让于勒来讲讲自己的故事”“为杜小康写一个成长小传”“创作小说,演绎世间百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与小说中的人物相遇,体会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感受生命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体味文学作品的魅力,认识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人性的美好与丑陋。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也是小说单元,《桥》《穷人》等作品描写了具有高贵品质的普通人。教师可以“叙说普通人的故事”为大任务,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将作品中的普通人和生活中的普通人的世界联系起来,发现小说中震撼心灵的那一刻,感受人性的光辉,再去发现、感悟、讲述身边普通人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唤醒内心的真善美。基于真实情境的文学阅读,更能直抵人心深处。

文言文作品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构建古今融通的学习情境,把古人与学生、作品里的内容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峡》《答谢中书书》等文,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统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文,用“探寻心中的桃花源”统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等文,以“养浩然之气”统领。让学生在古今融通的情境中与古代作家作品对话,在对话中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
三、单元整体设计的分课实施

学习任务单元是按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设计的,但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环境下,仍需分课实施。只是学习任务单元的分课实施已不再是围绕零散知识点的教学和训练,不再遵循“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的既定流程,分课实施的每一堂课都是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个部分、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在分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和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图片
(一)妥善处理单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分课实施时,课依然是一堂一堂地上,但是每堂课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单元整体设计的连续几堂课中的一堂课;课文还是要一篇一篇地读,但是每一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价值、功能不同,学生的读法也不同。前文的几个案例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用大任务“探寻文明的印记”统领学习内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不只是为了学习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而是要学习作家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记下了“文明的印记”;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像作家一样探究和表达,去探寻身边文明的印记,进而增进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其中,为博物馆做介绍卡片、写解说词及讲解等活动,就综合了阅读鉴赏、实用性写作与口语交际等学习活动,改变了课文分析教学的思路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总之,单元整体设计影响了整个单元每一部分的教学,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要体现单元整体设计的思想。

图片
(二)大任务统领的各项学习活动应具有连贯性与逻辑性

单元学习任务往往要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即子任务去实施。如果学习活动比较多,还可以进一步把子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有一定层次性或阶段性的学习活动。为防止学习活动零散、凌乱,教师需要根据学习任务实施的先后顺序,设计或连续或递进或平行的、有逻辑的若干个学习活动。例如,前文提到的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大任务“向世界介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可按图1所示框架设计,流程清楚、层次清晰。

图片

图片
(三)分课实施的流程应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时如果能够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设计的活动连贯而有逻辑,那么分课实施就不难。需要注意的是,单元容量不宜太大,一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以一周为宜,初中阶段以不超过两周为宜。同时,具体的学习活动要考虑时长,尽量与课时对接,一个课时完成一两个学习活动。

例如,2022年版义教新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部分在第三学段安排的学习内容有“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 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据此,江苏省语文教学整合研究所项目团队设计了一个“做一周‘语林啄木鸟’”的学习任务单元(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