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长期以来,我们从读报获取信息、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到培养阅读策略、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再到主题探究、提升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等,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可是,时间哪里来呢?作为外语特色的外语学校,我们有着充足的每周十节外语课,去掉一节外教课,还有九节,但为啥还是觉得不够用呢?因为教学内容还是多呀,孩子们水平高,我们便总想在课堂上多一些讨论与拓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但如果不赶进度,到考试时就感觉进度完不成。就如学生喜欢忘记那些“软性作业”一样,我们老师能省的也就是考试不考的“读报”或是“听力”之类的课程了。因此,经常到了期中、期末阶段都听到老师们说“我很久没读报了”这样的话语。这不,还没到期末,我看那长条桌上堆着的报纸还有不少,这也就意味着好几个班级没有按时读报了呢。

于是,从本学期开学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读报坚持到底。初一年级开设读报课的初衷是鼓励开口,要求学生结合第一个月学习的音标知识、读音规则等大声朗读报纸,培养朗读的习惯和正确的语音语调。第一个月,我们坚持得不错。我一般是把读报课分成三个环节:首先,孩子们拿到报纸迅速浏览后找到自己第一眼认为最喜欢的文章,有5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看中的文章朗读一遍;第二步,孩子们组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把自己选定的文章读给组员们听,大约需要15分钟(对于超长的文章则选取部分朗读);第三步,每一个小组选择读得最好的那一位站起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大概需要20分钟。

第一个月,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并且专注,举手也很踊跃。我还发现他们自己在小组内形成了默契,组员们会轮流起来朗读,并没有按照我说的“读得最好的做代表”的说法。我觉得他们的主意不错,公平,还表现出互相之间的欣赏与谦让,真好。

第二个月,我感觉孩子们对这种单一的形式有点腻了,或许我自己也觉得这样读报太枯燥了吧。想到孩子们进入中学以后逐渐有了一些词汇量,我就打算在读报过程中添加一点新的内容了。第一个添加的内容是让朗读者告诉听众为什么选这一篇文章读,目的是培养学生预测的阅读策略。在一遍遍引导后,孩子们基本能够独立用英文说出自己的理由,程度高的还能适当发挥,令人欣喜。

还是第二个月,两周后,差不多就是快期中考试了,我跟孩子们说,我们是不是要学着找一找一些单词的亲戚啊?也就是说,我想培养他们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的能力了。初一的孩子好胜心强,只要我说“下面开始比赛,看谁找得到某某某单词的亲戚”,反应快的立刻举手,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许多派生词等。如此两到三次以后,我觉得他们慢慢有了根据词根、词缀来记忆单词的意识,我的目的达到了!

图片

很快就进入第三个月了。小朋友喜欢新意,一成不变的课堂再扎实也不能长期抓住他们的心。于是,我开始在读报课上变着花样让他们查找主题句或者寻找不同文章的共同点等,当然,一个方法最多用两次,孩子们又被调动了起来。比如有一天,我们课文上出现了一个短语“for example”,巧的是周一读报的时候就有一篇文章上出现了。更巧的是第二个读报的同学选读的文章里也出现了这个短语。于是,我就跟孩子们说,让我们来做一个“hide and seek(捉迷藏)”的游戏吧,这一份报纸上出现好几个 “for example”, 看你们还能找得到它们,看谁找得最多最快!结果,一分多钟,就有孩子找到了6个!比我找到的还多!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眼明手快。后来我也尝试过让孩子们在报纸文章里找与课文内容近义的词,他们像寻宝似的找得开心,我更高兴。孩子们读报的热情保持下来,便是我的初衷。

上一周我们的课文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定语从句,这本该是一个至少到初二才学习的语法项目。不说吧,学生不易理解;解释多了吧,又觉得超前。这不,报纸来帮忙了!我突然在一个孩子读的一篇文章里发现了8个从句,其中有4个定语从句,我不由得窃喜!我让孩子们在文章里把从句画出来,当然老师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主句,什么是从句哦(此处感谢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因为他们当年讲解透彻,使得辨析复合句、简单句,以及划分句子成分这样的事情不至于让我为难),然后先找出其中的一个宾语从句,问学生该从句在句中的成分,立马有孩子回答:宾语从句。“何以见得?” “因为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很好!那么,下一行就出现了一个be动词后面带从句的,怎解?该同学傻眼了。有人立刻小声问:也是宾语从句吗?马上有人反驳:be动词不是谓语。Good!那么,它是啥动词呢?“系动词?” 那系动词后面是啥成分呢?“表语?”又有人犹豫地说。是啊,那作表语的从句叫啥呢?“表语从句!” 好,知道就好!我不再往下了。继续找,那名词后面的从句呢?孩子们想了一会儿,有一个孩子在下面低声嘀咕(估计是知道的),我没理他。想一想修饰名词的通常叫啥?“定语!定语从句”。嗯好,今天先认识一下,以后见面再深聊吧。下课铃声适时响起,完美!果不其然,上周五的课上再遇到一个定语从句,孩子们就像老熟人似地自然了,当然,对于它的真正理解和使用还需要时间,咱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