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狭义的研究报告仅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课题的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广义的研究报告泛指一切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有行动研究报告、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研究随笔和教学设计等。

(1)教育行动研究报告:
台湾学者对行动研究报告的等级与撰写内容作出划分,将其分为实用级、精致级、完整级和专业级。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实用级,最适合于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实用级大约3000字,大约一周可以完成,报告主要由题目、研究问题、概念界定、归因分析、问题的解决和效果与反思六部分构成。
第一,题目。题目应尽量简洁概括表达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尽量避免长题目,题目控制在20个汉字左右为宜,完成全文后应重新审查题目是否与内容相符,从而做出适当调整。

第二,问题的提出,亦称研究的背景意义。明确阐述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要把问题发生的情境清楚地描述出来。这个问题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对象?发生的过程?清楚地呈现和表征问题,是开展行动研究的基础。
第三,概念界定。完整、清晰、准确的界定核心概念,对一项研究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概念界定要在对核心概念下抽象定义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第四,归因分析。问题呈现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原因要从多方面分析,以便为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第五,问题的解决。这部分是行动研究报告的主体,要准确、恰当地呈现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对行动过程的描述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对行动研究结果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时间,偶发事件,行动中关键的人,突出的表现等;要通过文字描述,分析论证,典型案例和故事,行动研究中收集的数据,研究对象的主要作品(文字、图画)等真实地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经验。
图片

第六,效果与反思。主要从以下角度考虑:行动研究实施后效果如何?有何成功之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失败或感到遗憾的地方?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对此次研究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打算?
如有必要还可以列出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报告的形式比较灵活。实用级的行动研究报告对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的要求并没那么严格,可以没有参考文献,也可以没有独立的文献综述部分,文献资料可以融进对问题的分析和界定之中。另外,行动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顺序和内容也不一定照搬上述要求,可以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如对行动研究的反思就不一定面面俱到,研究者可以就自己体会最深最感兴趣的一点进行讨论。

(2)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对具有问题性、典型性、故事性的教育教学实例的叙述和理性分析,是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的样式之一。广义的教育案例既包括教育(德育)案例,也包括教学案例和课例。在内容结构上,可以是单个事件的简单写法,也可以是串联式多事件复杂写法;从表达方式上看,既可以是叙事型案例,也可以是议论型的案例。

教育案例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主题是案例的灵魂,而事件与分析是案例的核心内容。
第一,背景。背景指的是案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部分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要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一是描写你遇到的难题;二是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教材情况等;三是具体、明确的叙述对你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文化、种族背景等;四是介绍分析解决这个难题的目标和方法策略途径等。

第二,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主题的立意要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价值的教育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育教学事件和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案例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联起来,这个主题应当给人启示,能引人深思。
第三,事件。事件是案例反映主题所包含的多种问题的人和事。它通过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情景与细节的描述,对案例问题产生、解决过程中的环境、人物活动的描述,有针对性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撰写案例事件在凸显主题的前提下要注意:使用过去时态,内容要真实,情境要完整,取舍要恰当,叙述要客观,要揭示人物的心理,让读者“知其所以然”。

第四,效果。案例不仅要说明问题的产生、解决的过程,还要交代问题解决的结果。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其对整个教育过程的了解。
第五,分析与启示。案例分析与启示就是对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分析与受到的启示,是作者对案例做多角度的解读,多角度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述、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案例分析是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观点、规律策略,包括运用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指导思想、过程、结果的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问题的归因、规律的总结、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改进的意见,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行为做技术分析,对案例研究所得的结论的展开。撰写案例分析要注意:一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二是体现先进教育思想,三是分析要实事求是,四是论述要突出重点,五是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六是分析要独到深入。
第六,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在案例的最后,提出几个可供思考、分析、讨论的典型问题。这样可以引发人们对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也可以让读者梳理自己与案例主题有关的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这部分也可不写。
图片

(3)教育叙事: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讲故事。教育叙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事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对教育实践者来说,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①教育叙事的特点:
真实性。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虚构的事件。只有“原汁原味”叙述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意义。
人物性。教育叙事中的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自己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要将自己放到故事中去观察、体验,并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的行为和心理做出科学合理的推论,从而使故事人物角色“更饱满”。
情节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
可读性,叙述要呈现现场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
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渗透在某个教育事件中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及其反思,会加深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典型性。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必须有一定的典型性、问题性、蕴含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②教育叙事的基本方式:
从内容看,教育叙事有以下四种基本方式:
教学叙事。教师将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教学叙事不等于“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叙事通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节课的反思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生活叙事。生活叙事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事,包含“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
自传叙事。自传叙事是指教师对某一时间段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教育故事说明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悟。
研究叙事。研究者叙述关于自己在研究中的经历的事件和体会,由研究本人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以表达对研究的反思和理解。

③如何写教育叙事:
第一,明确叙事的主题和意蕴。为什么要叙事?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意蕴,但故事表露主题不能太过于明显,这也是它不同于案例分析之处。
第二,构思叙事的内在结构和主线。叙述之前要先构思好整个行文的结构和主线。构思叙事结构可借鉴记录关键事件的STAR法。即S(situation,情境)、T(sarget目标)、A(action行动)、R(resutly结果)和奥勒来萨提出的组织故事元素,即背景、人物、活动、问题和解答五个要素。当然,叙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构,可根据叙事内容本身选取灵活的形式来表达。
第三,关键情节要进行“深描”。叙事要有事件发生过程立体的、全方位的深度描绘,不能只有干巴巴的工作汇报。所谓“深描”即描述行动的来龙去脉,交代行动是在何种意图和意义的作用下组织起来的;追踪行动的变化与进展等。教师在叙述时如何进行深描,一是注意对自己的内心想法、心理变迁过程的描写,二是要有对细节的刻画,不能将叙事写成“流水账”。
第四,行文中要凸显事后反思的成分,教育叙事必须体现描写者对事件本身的思考,而不是简单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教育叙事既要有对故事细致入微的描写,又要解析隐藏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使平凡的教育故事,蕴藏不平凡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