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要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本栏目将与英语教师共读最近出版的英语教育图书,旨在介绍最新的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助力新时代基础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主题实践活动(thematic project)就是集中于一个主题的实践型的教学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生活与学习体验,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主题实践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

根据研究,主题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主题实践活动涉及很多文化类的主题活动,如:

A. 少数民族文化探讨: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少数民族音乐与经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保护、宗教信仰、古代建筑、文化遗产遗址研究等。

B. 国际文化交流:外国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直接体验教育内容,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有利于培养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

显然,中外文化理解应该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的主题。中外文化理解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类型包括:

主题探究活动

这是就一个中外文化理解的主题进行信息形态的搜集、比较、分析等探索研究活动,比如对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与生活环境及其生活哲学的探究、对不同的中外文化认知途径的功效的分析研究等。

在中外文化理解活动中,主题探究活动所探究的主题可以包括对其他民族文化知识的获得探究与获得方法探究(方法探究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学生可以通过获得方法而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与观念的比较探究(比较的方法有利于跨文化态度与观念的形成)、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直接对社会生活中的中外文化现象进行考察,直接参与中外文化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性的社会考察与主题性的社会参与,如:考察少数民族的官方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双语教育,考察社会对少数民族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支持,参与接待外国来访学生的活动,参与大型的国际化的活动(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电影节、国际展览会等)。

社会考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得中外文化知识,形成直接的中外文化理解体验,从而促进跨文化意识和中外文化理解能力的养成,而社会考察之后就考察内容的专题讨论,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与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社会参与是指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比如对社区的垃圾问题的解决。在社会参与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点探讨同一问题,比如了解其他人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垃圾问题的,从而展开跨文化教育,发展中外文化理解能力。学生也可以直接参与社区的跨文化交往活动,如接待外国人的访问,开展有关的讨论等。

主题生活学习活动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跨文化活动,来展开跨文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在跨文化教育中,生活学习就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讨论等,获得跨文化的知识、态度与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显然,主题实践活动有助于整体地展开跨文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运用附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专题的跨文化知识。这样的知识比较系统,同时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查找资料、访谈、分析文献等)获得专题的跨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这就如流行的外语教育口号所说的:“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你告诉我,我就忘了。你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其中,我理解了。)

主题实践活动可以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综合的体验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中外文化的知识,培养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形成有效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养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养成开放、平等(不歧视)、尊重、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跨文化观念,显然,这些都可以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展开。

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跨文化的交往,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这种态度不是可以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就能完成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了解外来文化,参与各种跨文化教育活动(比如在实践活动中与外国人直接交往),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建构积极的跨文化态度,特别是针对有的学生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情绪,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帮助他们在跨文化交往中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

有效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是中外文化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外来文化交往,并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而这都需要有效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如前所析,中外文化理解能力包括中外文化认知、比较、参照、取舍、传播的能力,而主题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实践性、生成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生成这些能力。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培养跨文化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性的主题实践活动(project)。根据国外的经验,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分阶段开展,也可以在每个年级开展。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获得尽可能系统、全面、深刻的中外文化知识,具体方法建议包括:

1

引导学生整理从不同学科学习到的其他民族文化知识,听跨文化的专题知识讲座,与外国学生进行交往(最好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也可以是通过网络等方式的间接交往),观看外国电视节目、外国电影等;阅读其他民族文化的书籍,访问外国网站,参观其他民族文化展览,观看外国体育比赛等,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跨文化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的整理。

2

组织学生参加有引导的专题讨论以及其他相关活动,让学生在讨论,甚至辩论中分辨出正确与错误、合理与不合理,判断出应该学习外来文化的哪些内容,应该舍弃哪些内容,如何参照外来文化建设自己的文化,从而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和足够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跨文化的交往,通过亲身的跨文化交往,体验其他民族文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这种体验式的学习通常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跨文化的知识,也更有利于积极的跨文化态度和有效的中外文化理解能力的形成。

虽然跨文化知识可以在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之后有明显的增加,但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能力则不是一次两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能够养成和提高的,因此,跨文化教育需要持之以恒。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明确的中外文化理解教育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具有明确指导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缺乏明确指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但没有起到跨文化教育的作用,反而很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因此,在主题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制定明确的指导方案。这个指导方案应该符合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但也要具有跨文化教育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