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选择阅读适宜译本的外国文学名著可以促进整本书阅读经验的积累;参与读书共同体可以借鉴有益的阅读经验。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撰写作品梗概,并在班级好书推荐活动中进行交流展示,班级内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组织“同读一本书”主题读书会。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作品梗概实例,了解梗概的定义和价值,梳理总结梗概的基本特点;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结合课文中具体故事情节,感受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在整本书阅读、师生共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是西方文学中冒险小说类型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英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面对严酷的环境,他很快克服了悲观情绪,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
第二部分是节选,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述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鲁滨逊借鉴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梳理了自己所遇到的幸与不幸,仔细研读“坏处”和“好处”会发现,关于“坏处”的开头都是“我被”“我没有”,表现自己是被动地处于当时的困境中;关于“好处”,开头都是“但是”,写出了反过来想的好处。这是辩证思维的直观体现。为了更好地借助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可以拓展应用语境,如“读错了某个字时,我被同学笑话。但是我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我被妈妈批评待人不友好。但是我很快接受并改正,得到表扬。”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语境不但能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而且能立体的感受人物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为学习资源的价值还体现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节选片段和梗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交流梗概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根据梗概提出自己的疑问,如,鲁滨逊种出了粮食,他怎样做成食物?旨在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自主识字学词,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2.补充适宜的资料,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梗概的定义和价值;根据梗概内容,通过列小标题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梗概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整本书内容。
3.深入探究梗概实例,结合习作要求,了解写梗概的基本方法,学习迁移运用,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梗概。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任务驱动,激发兴趣
1.创设学习情境,发布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发布通知。
图片

(2)结合活动,布置任务。
结合学校活动,班级开展每周好书推荐活动,每位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撰写作品梗概,在班级活动中展示交流。
2.单元主题导入,分享已有经验。
(1)出示单元导语页,导入单元主题。
这个单元我们讲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的世界。
(2)出示单元目录,交流阅读经验。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所涉及的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你读过哪一本?说说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引出“作品梗概”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利于班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阅读单元导语和目录,对单元内容形成整体印象,体现了大单元课程的整体性。】
板块二 深入探究,认识梗概
1.初读梗概,把握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
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那些事,用小标题列出来,批注在对应的段落旁边。
(1)自主阅读,独立批注。
出示小标题“流落荒岛”,引导学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作品梗概内容(第2自然段)。学生一边读梗概,一边拟定小标题,批注在对应的自然段旁。
(2)交流展示,明确小标题。
小组内交流,初步形成统一观点,小组代表在班级内展示分享,合作确定小说小标题。(搬运物资、建房定居、捕猎养殖、防御野人、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设计意图:梗概要把故事大意讲出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要交代清楚。“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是让学生抓住人物和情节去梳理梗概。当学生把一长串小标题梳理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对整本书的初步印象。】
2.再读梗概,发现基本特点。
(1)对比阅读目录和梗概,探究梗概基本特点。
补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的目录内容,运用列表格的方式呈现目录内容和教材中梗概的部分内容,比较发现,完成学习单。
目录
梗概
比较发现
第二章 荒岛生活
第一节 搬运
第二节 安家
第三节 振作
第四节 日记
第五节 求生
……
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大船竟然还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荒岛生活”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这是整本书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因此这部分内容相当于整本书的“主干”,必须保留。从目录内容来看,在“荒岛生活”这一章中,有很多事件,如“振作”“日记”这两节内容并未出现在梗概中,因此这部分内容相当于整本书的“枝叶”,可以去除。

第一章 矢志远航
第一节 出海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远离
第四节 在巴黎
第五节 风暴
第五节 求生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目录中第一章的内容与“荒岛生活”这一主要事件关系不大,完全可以删去,但梗概中仍然对其进行了保留,其作用是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2)对比阅读节选和梗概,探究梗概基本特点。
运用表格将节选与梗概相对应的内容呈现出来,比较发现,完成学习单。
节选
梗概
比较发现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还要提到的是,我们的船上有一条狗和两只猫……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节选内容中描写鲁滨逊所需要的一些具体物品都省略了,原文中通过列表格来对比自己的幸运与不幸的内容也没有呈现在梗概里,因此梗概应该删去细节内容,以及与故事情节发展关系不大的内容,只保留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3)联系习作要求,合作探究,梳理梗概基本特点。
预设:
明确“读懂内容,把握脉络”是指写梗概之前要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是指保留“主干”(与主要事件关系密切的内容),去除“枝叶”(细节内容、与主要事件关系不相干的内容),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锤炼语言,连贯表达”是指根据小说的六要素,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设计意图:通过目录与梗概、节选内容与梗概的两组对比,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在具体梗概实例中对梗概的特点进行学习、总结,并联结单元其他板块内容,对写梗概的基本步骤进行梳理、分析,加深学生对梗概定义、特点及写法的理解。】
板块三 品读语言,感受形象
1.发现特色表达。
文中哪些内容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文本很不一样,让我们眼前一亮?(第8自然段“借方”和“贷方”的记录格式)
2.研读发现,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要求:
圈画关键词,看看有什么发现。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鲁滨逊怎样的性格特征?
(1)小组讨论:前后对应着看,找找每组内容有哪些异同。
(2)交流发现。
坏处
好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我被单独剔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
预设:
关于“坏处”,开头都是“我被”“我没有”,表现自己是被动地处于当时的困境中‘关于“好处”,开头都是“但是”,写出了反过来想的好处。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文字描述和表格,我们可以窥探到鲁滨逊辨证的思维方式,仔细研读“坏处”和“好处”在语言表达上的异同,是自主发现鲁滨逊辩证思维方式的突破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坏处”和“好处”表达方式的应用情境,能拉近学生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更立体地感受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