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瑞霞 李竹平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结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突出表达意图。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举办‘变形记’故事分享会”。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联想与想象,体会丁香在文学作品中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以及这一“变形”带来的创意效果。

丁香是中国常见的一个意象,而且也有比较固定的寓意。就如折柳、明月、梅花等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一样。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比如课后“阅读链接”中所提到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

教学时,不妨和学生一起,诵读“阅读链接”中的四句诗句,一边诵读一边思考,四句诗句中都提到了哪一种景物?有的学生会说是“丁香”,也有的学生会说是“丁香结”,这样就可以顺势引导初步体会物象与意象的联系。

了解了丁香结、意象等概念之后,师生便可以一起走进宗璞先生的散文《丁香结》了。为了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不妨就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为什么题目叫“丁香结”?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关联了课后第一题和第三题,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从内容角度进行提问,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何谓“深入理解”呢?学生根据主问题进行自主默读,会发现关于丁香结的语句集中在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那么一至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显然是在写“丁香花”,那题为“丁香结”,为何要对“丁香花”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呢?关于“丁香花”,作者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深入理解”的路径,便是体会事物在文学作品中由物象向意象“变形”的创意表达,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达中的价值。

关于丁香花,宗璞先生开篇是这样写的:“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这是丁香花留给宗璞先生的总体印象——开得格外茂盛。随后,宗璞先生按照空间顺序,先描述了“城里”丁香花盛开的气势——“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然后描述了“城外”丁香花的明艳姿态——“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在宗璞先生笔下,“茂盛”的含义丰富:既是生气勃勃,也是惹人注目,更是色彩醒目。

宗璞先生与丁香花结缘至深。她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她文思泉涌时,它悄没声儿地窥着她;她搁笔思索时,它的香气直透毫端;她窗前踱步时,它傲然挺立着身姿。

缘深至此,必然浮想联翩。宗璞先生联想到了古人诗句中的丁香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想象到了“迷蒙细雨中,着了水滴的紫色丁香花,其线条模糊,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的画面,显然,微雨中的丁香更惹人怜爱,“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浮想联翩,必定思绪万千。一直萦绕在宗璞先生心头的“丁香结”的说法,也在一次春雨中得到了解释,丁香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恰似人生中一件又一件解不完的不顺心事。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沿着“深入理解”的路径,我们了解了《丁香结》这篇散文的写作内容、写作结构,以及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有余力的学生,追问他们对哪一种植物有所了解,或是颇具偏爱,通过联想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散文,想象它象征着什么,代表着怎样的人生追求。然后,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有创意性的文学表达,这也是2022版课程标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具体要求。

根据上述文本解读,具体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自主识字,会写“缀、窥”等12个生字,会写“幽雅、笨拙”等18个词语。

2.结合“阅读链接”的诗句,体会“丁香结”的意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从阅读中想开去,深入理解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3.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丁香在作者笔下从物象到意象的“变形”,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联结经验,初识意象

1.联结“阅读链接”,初识“丁香结”。

(1)出示“阅读链接”中的四句诗句,指名学生诵读。

(2)组织交流,发现四句诗句中的共同意象。(丁香结)

2.解释意象,导入新课。

(1)出示“丁香花”图片,解释“丁香结”意象的由来。

(2)缘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宗璞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丁香结》,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题目叫“丁香结”?

【设计意图:丁香是自然之花,也是文化之花,古人多以“丁香结”为意象来表现愁怨心境,如李商隐的《代赠》、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等,宗璞先生创作《丁香结》的灵感也源于此,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少不了为学生创造“文化场”,如,安排学生诵读描写“丁香结”意象的诗句,借助丁香花的图片进一步了解丁香结意象的含义等。】

板块二 自主阅读 感知意象

1.整体阅读,了解内容,初步感知。

(1)出示学习任务,发现信息,圈画批注。

学习任务:

为什么题目叫作“丁香结”?

(2) 交流分享。

① 可以解释题为“丁香结”的信息:

小小的花苞 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大悟,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② 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对题为“丁香结”的理解,体会在文学作品中丁香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

2. 聚焦“丁香花”,品读语句,想象画面。

(1)出示学习活动,发现信息,圈画批注。

学习活动:

作者除了写丁香结,还写了什么?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批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展示朗读,交流分享,感受丁香花的美。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在文学作品中丁香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表达中的价值。】

板块三 迁移运用 创造意象

1.联系所学,交流分享自己对“丁香结”的认识。

(1)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以及“阅读链接”中的相关诗句,进一步有理有据地解释自己对从丁香花到“丁香结”的理解。

(2)交流分享。

2.联结“交流平台”,交流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并尝试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有创意性的文学表达。

【设计意图:2022版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能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体会“变形”在表达中的创意效果。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落实课标的具体要求,通过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为对象,进行富有创意地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