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功标准:
1.能够自主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冒”等9个汉字。
2.能够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等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答对话。
4.反复朗读句子,想象雷锋帮助他人时的画面,抓住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雷锋的故事。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朗读课文,扫除障碍,初识雷锋
1.出示名言、谚语,问答互动。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的更美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话都是形容一个人—雷锋。我们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雷锋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就打开课本,在文字中,一起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听范读,标小节,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读词语:
叔叔 小溪 昨天 曾经 蒙蒙 泥泞 脚窝 足迹 顺着 年迈 踏着 荆棘 花瓣 晶莹 露珠 汗滴 温暖 寻觅 需要 献出 迷路 春风 爱心
(2)朗读展示,读好问答对话
师生合作朗读一问一答—生生合作朗读—小组朗读展示
板块二:读句想象,抓住词句,讲述雷锋
(一)你认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并找出依据。
1.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2.学生借助文中的词句,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雷锋去过哪些地方,做过什么事?)
3.交流的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关键词语,想象画面。
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1)利用换词理解“寻觅、年迈”。(2)利用图片理解“晶莹、泥泞、荆棘”,(3)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或具体的语境理解“泥泞、年迈”。(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泥泞、荆棘”等等。
当时的场景有哪些动人的画面?
第二小节
(1)借助描写环境的词语,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读一读,如:蒙蒙细雨、泥泞、脚窝。(环境恶劣)
(2)借助表示动作的词语,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读一读,如:抱着、冒着。
4.自主学习并展示第四小节
(二)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讲述雷锋的故事。
可以用到这样的句式: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评价量规:能说出人物心情和动作,能说出故事中的环境,语句通顺,用上了关键词。
板块三:关注身边,继承精神,发现雷锋
1.讨论与交流:
①课文最后一段说“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想象一下,雷锋还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在那里又会做些什么事呢?
例如:车流不息的马路上…… 拥挤的火车上……
结合生活实例,学生可再次进行语言创编,总结其实我们所寻觅的“雷锋”其实找寻的是雷锋精神,一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伟大精神。
2.发现身边的雷锋,说说他的故事。
教后反思:
在这一课中,有一个任务: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的故事。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一是学生不太理解要做什么,有的孩子就顺着课文读了起来;二是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话讲清楚,局限于课文内容,自己两句就讲完了,最多换了几个词。针对此种情况,我先尝试了让一个孩子做示范,再给时间尝试合作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有组孩子勇敢地尝试了讲述故事,但有的孩子还是不太敢表达,至此,我认为这个学习任务还没有很好地完成。接下来我又给出一个接龙故事的游戏环节,由一位学生开头:雷锋叔叔走在雨中,看到一个小女孩站在那里哇哇大哭。随后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来丰富故事,有雨下得越来越大,雷锋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有小女孩对雷锋叔叔的关心,最后雷锋叔叔终于把小女孩安全地送回了家。孩子们在接龙故事时变得积极多了,有的孩子说这太好玩了。
教学反思:
在完成想象画面,讲述雷锋故事这个任务时经历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在朗读中,理解关键词语,比如泥泞、荆棘等词语,想象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第二个环节,同桌合作互相说一说雷锋的故事。第三个环节通过接龙故事的游戏,根据课文内容,再次丰富雷锋的故事。在原有的设计中经过前两个环节就可以完成这个主要的学习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个目标并没有达成。
我觉得问题主要是在第一个环节,没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比如在理解关键词语泥泞时,不仅可以积累形声字的方法,同时发挥借助这个词语展开想象的作用。追问:泥泞路是什么样子的?走在泥泞路上会怎样?这时候学生脑海中就会出现画面,并能够借助画面进行表达。空手走在泥泞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已经很吃力,雷锋叔叔还抱着迷路的孩子,那会怎样?带着画面,再来读一读吧。因此,巧妙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画面感就会出现。关于第四小节,可以继续创设: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路上除了荆棘扎脚,还会有什么?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发挥词语的作用。
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内容和理解的方式考虑不够细,没有提前预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另外,课文讲述的人和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发生情感共鸣有一定困难。
如何朗读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部分。这篇诗歌一问一答的形式本身可以让诗歌更有意思了,学生们喜欢一问一答,互相合作,精彩展示,想象着画面进行朗读,不同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读依然是学习好这篇文章的法宝之一。为了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增加朗读比赛的环节。
总之,在教学设计方面,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加认真地准备。

近期推荐:

为什么那么多学校语文老师都在共读这本书?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怎么做——简明模板给你参考 | 李竹平

一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参考|三下第三单元解读、学习任务设计及教学建议

四下现代诗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李竹平

六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杨瑞霞

五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三下第二单元(含大单元)备课资源汇总及《池子与河流》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四下第二单元(含大单元)备课资源汇总及《千年圆梦在今朝》学习活动设

五下第二单元(含大单元)备课资源汇总

六下第二单元教学(含大单元)资源汇总及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二下第二单元整体解读与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一下第二单元整体解读与大单元设计思路(附课文助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