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本教学解读
《小虾》这篇课文,结构流畅连贯,语言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很具有画面感,是一篇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好文章。
课文开篇,作者他那细腻的笔触,仿佛一台时光穿梭机,将我从这喧嚣的世界中抽离,带回到了90年代,在那个年代,作者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每一件物品,我都非常熟悉,“院子”、“葡萄架”、“缸”,这些物件不都是爷爷或者姥爷住的院子的物件嘛,那个时代我们没有手机,所以对于爷爷或者姥爷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我们都会反复探索,作者也是如此,院子里那口闲着的缸,便是他探索乐趣的领域。
对于第一自然段的文字,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又忍不住摘抄了一遍,我觉得这样的文字好美,因为在作者的笔下,阳光会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会“洒落”在水面上,会形成大大小小的“圆镜”,因为有这些词语,我读到的不仅是静止的文字, 我还能想象到动态的画面,画面里有光影斑驳,有蝉鸣声声,还有空气里弥漫着的水果的香气,如此诗意的情境下,养鱼养虾的念头便在作者心头萌动……
孩子嘛,念头一动就要立马付诸实践,于是作者和邻居家阿成哥一起,跑到村边小溪里来捉虾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把他和阿成哥在村边小溪里捉虾的情节也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叫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孩子好生羡慕!跟随着作者描写的情景,我也长见识了,原来小虾都躲在竹荫静水处的石块底下,想要捉住它们,需要轻轻掀开小石块,或者把手伸到大石块下,不仅如此,作者对于小虾样子的描述,也很生动具体,“通体透明”、“背上带泥,长满青苔”这些辨识度非常高的词语,让我对刚长大的小虾和千年虾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目标与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相吻合,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借助这个段落中的关键语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来说说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围绕“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来设计学习活动,那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价值会被更深入的挖掘出来,比如说教师围绕“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可以设计“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设计,既指向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又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思维,一举两得。
如果从“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来解读该段落的结构特点,我们会发现,为了表现小虾的有趣,作者先写了小虾自在、悠闲状态下的不同姿态,如“独自荡来荡去”,“相互追逐”,“紧贴缸壁”,又写了小虾受惊后的样子,如钳子“一张一张”,胡须“一翘一翘”,眼珠子“一突一突”,读完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后,我不禁感叹一声:这些小虾气性可真是太大哩!如此妙趣横生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学生错过可就太可惜了!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应该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与学生一起感受这生意盎然的文字。
结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自主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这些语句,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背诵或摘抄的方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3. 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并说清楚理由;能从段落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两个不同角度与同学交流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二、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运用多种方法,感受生动优美语句
1.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自己觉得生动优美的语句,运用学过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组内选出共同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推选组员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或者摘抄),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板块二:运用已学方法,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1. 关注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已学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大意,并说清楚理由;
2. 运用已学的方法,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的有趣写清楚的;
3. 在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作者写清楚小虾有趣的具体方法,标红相关词语,师生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熟读成诵,积累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