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的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整体来说,文体是短篇小说,当时发表的时候,也是以短篇小说来发表的。但是,节选出来的《少年闰土》则是偏向散文的回忆类别的文体。因此,我们需要从“‘我’当时当地的独特感受”的角度来辨别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

“‘我’当时当地的独特感受”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独特的感受是什么?“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就是少年闰土给“我”的独特感受。但这里我们又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是“我”当时当地的感受。“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则是后来二十年后我回乡,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的此时此地的感受。但不管如何,这都是“我”的独特感受。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独特感受”在于“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闰土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对这个世界的新鲜认知,这种新鲜集中在这样的几件事: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但这四件事中,其实没有一件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可哪一件事是印象最深刻的呢?答案很明显:看瓜刺猹。同样没有亲身经历,为什么是看瓜刺猹呢?答案都在文章中:“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西瓜是这些新鲜事物中,我最熟悉的事物,容易在“我”的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加上闰土对其介绍也是最详细的,所以,看瓜刺猹形成一幅画面,在我的头脑中久久萦绕。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篇文章其实还谈了少年闰土的感受:“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文章没有展开具体描写到底哪些东西。但这句话很重要,鲁迅听到的新鲜事与闰土见到的没有见过的东西,某种程度是一样的。不过鲁迅先生的感受与闰土不一样,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感受——四角的天空。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处在城市或者乡村的彼此看彼此的生活,都是新鲜感,不过鲁迅先生却有了独特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不是少年时期,而是后来长大后的感受。

从文体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属于回忆类的散文,文章中存在着两个“我”——过去的少年的“我”以及成年后的“我”。“ 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都较为明显揭示出现在的“我”。

从语言的特色角度来看,这篇节选基本上从原文中未作太多删节而确定下来的。由此在语言特色上就难免有与现在不同的地方:首先是文白混杂,与当时时代的用语极大关联;其次是鲁迅先生的乡音所致,与其语言风格相关联。但这些语言特殊之处如果不从考试的角度考量,基本上不影响孩子们的阅读。

【学生难点】

即便节选的是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原文,语言风格几乎没有改变。即使文白混杂,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顺畅阅读与明白其中的意思并没有问题。但是顺畅阅读与知晓不同是两个范畴与概念,在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们还是需要与新鲜词汇有对接的时间与机会。

少年闰土带给鲁迅的独特感受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这个感受产生的原因以及感受的意义所在,恰恰是需要认真去理解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找到“独特的感受”和“产生的原因”是比较轻松的。可是需要认清其中“独特的感受”的“侧重点或者说印象深刻点”,则需要一步步去探知。其实就是探讨的是“四件新鲜事,哪一件对于鲁迅最重要?”,继而让孩子感知到鲁迅先生为什么开头第一段就会直接写“看瓜刺猹”。甚至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引进原文的这句话“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这里的“神异”其实可以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在哪里,也可以清楚知晓写作方法的特别。但这些都需要帮助孩子知晓,光靠他们自己的阅读是容易忽略的。

这篇文章不管是属于小说,还是散文,都有着“回忆”的色彩。作为回忆类的文本,总是存在于两个“我”: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往往后者是最明显的,而前者往往是隐藏的。如何知晓两个不同的“我”的存在,知晓两个“我”的相互影响,是教学现场的另一个重点。

整天来说,这是《少年闰土》对于孩子而言,三个最重要的难点所在,至于对于思想内涵的把握,我想恰恰还不是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与生活连接,感知文章语言与现代文章的不同,掌握“素”“如许”等字词的意思;

2.清楚课文内容,能够通过比较,知晓“哪一件事的印象更深刻”,清楚文章的特殊写作方法;

3.通过关键语句,感知到回忆类文体的特点,能够分辨“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童诗导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的差异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语句与我们现在的语句不太一样,将它圈划出来。

2.师生共同探讨:

想一想,这些不同的说法影响你对内容的理解吗?这篇文章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3.导语:你对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感觉?

4.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对于这些事情是什么感受?书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我”当时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感知行文布局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事情让“我”有这样的感受?

2.师生共同探讨总结(以小标题的形式)。

预设: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情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吗?哪件事情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是这样?

预设:一是从行文结构上的比重来看;二则是与生活关联的角度。

4.探讨:为什么会把印象深刻的一开始就写了出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购买价格:9.98元
  • VIP会员用户购买价格:免费
  • 永久会员用户购买价格:免费推荐
VIP会员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