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课程引入大主题、大任务、大情景驱动的大单元学习,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使各部分内容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少而精”,做到“纲举目张”。


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改变知识、技能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内在关联,凸显学科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课程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还强调在这样的结构中所隐含着的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结构化,为课程内容的活化、动态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方式凸显出不同的知识技能在学科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所承载的不同教育价值,提示着教学实践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数学内容结构化的依据:课程方案要求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形式。国外研究——数学课标多呈现整合的内容结构,如数学运算,数与计算,模式与关系,模式与代数等。国内研究——部分专家进行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化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呈现——课程性质+课程理念(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课程目标+内容(四个领域不变、领域内的主题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学业质量+课程实施
数学主题结构化整合:数与代数:2011版: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2022版:数与运算,数量关系


统计与概率:2011版:分类,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022版: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体现数据的运用和一致性)
综合与实践:2011版: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2022版: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知识内容融入其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初中地理来说,2011年版的地理课程结构,将地球与地图部分分为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下面再细分,基本上属于学科知识的结构;2022年新的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不仅涉及学什么内容,还涉及怎样学、为什么学,就是学习经验结构化的范例。


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而是要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要在学生的主动活动中实现知识点的教育价值。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一章,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即: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程,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和呈现,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必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