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培养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目标的时候,学科界限应该是被弱化的。因为学生是整体的人,他们面对的世界也不是像期末考试一样分科的,而是杂糅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由于学科性质的差异每个学科发挥的育人功能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学科核心素养。郭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义务教育新课标在编写时注重了一个话语体系的改变就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里我就想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历时三年研究出来的中国学生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我们在教学中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仅依靠学校教育、学科教学就能够达成的,或许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来部分弥补和完成。我感觉在设计跨学科时一方面以自己本学科作为责任主体,关注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而另一方面“跨”内容的选择、活动设计、要达成的目标可以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素养导向的评价设计

学业质量标准是根据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品格和能力要求,与课程领域所提供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而制定。但是它界定的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是阶段性的。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加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教育评价。郭华老师提出评价注重情境和实践活动。在新高考改革中命题就十分注重情境的应用,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实践活动指向的应该是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或相关作品的设计和呈现。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感受和理解。期待后续的培训、期待新教材和后续案例的研究和设计,一切为了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