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本意义上看,预测高考试题是一种“赌徒心理”,目的在于投机取巧,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然而古人也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有效的预测能够帮助考生厘清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明晰高考考查方向,在充分准备中应对高考,从而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今天距离2022年高考仅剩23天,本着帮助考生的目的预测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希望能让考生们在临近高考的复习中不走弯路、不走偏路。
图片
影响2022年高考的几个基本要素:
1、高考政策动向:国家对于高考命题的相关政策是高考试题走向的重要指南,对于这些方向性文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的把握高考。近年来,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国家近年来出台了诸多政策,如2022年1月28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2022年4月7日《中国考试》杂志刊发了《四手联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研讨会发言摘录》。这篇文章可以视作是对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的总结,无疑对2022年的高考命题具有指导意义。现将文本的要点总结如下:
(1)强调了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和形象思维;
(2)语文试题的阅读材料可以在选文上适度增加阅读难度;
(3)进一步强调了核心素养和价值取向,强调了情境任务和综合考查;
(4)充分肯定了“反套路”“反死记硬背”的命题方式对育人方式的引导作用;
(5)强调了应充分关注高考试题的创新能力;
(6)强调了防止试题模式化,倡导考查文本的多样性问题;
(7)强调了试题应贴近学生生活;
(8)强调了高考命题要和教材衔接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王宁教授对所谓的好题给出了明确的标准:题目的设问应当是需要学生想的、又是文本应当考查的“点”,学生回答问题是需要根据思维规律推论得出的,这样的题目是上等;如果答案在文本里面可以找到,只能是中等题;如果答案似是而非,只能靠刷题的经验猜出来,这样的题目就是下等题。
这段文字,无疑是对今年高考命题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图片
2、考题基本走向:在研究试题的过程中,我们将思维方式大多指向了2021年的考题变化及其呈现出来的总体风貌,包括我们手头的模拟题,大多是依据2021年的试题模板套作的,站在反套路的思维下,我们更应该依据历年来试题所呈现出的变化历程来思考问题,或许这样才能有效把控考题走向,特别是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变化特征的有效关注,将是我们预测高考试题的重要维度。
纵观近三年来课标卷的高考语文试题,宏观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依据文体特征命题,命题趋向于“这一个”。高考语文试题更加趋向于文本所呈现出的固有特征。如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来均考查了“分析论据、论点、论证方法”,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道题的文本本身就是议论文,着眼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考生就要充分关注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同时还应该关注论据和论点的关系问题。2021年全国乙卷的小说阅读《秦琼卖马》,“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原因就在于,文本中的杨成岳内心的确发生了不想买、犹豫,到最终决定买的变化过程;2019年课标一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让考生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原因就在于这篇文章选自《故事新编》;2018年课标三卷让考生分析“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原因在于刘慈欣的《微纪元》原本就是科幻小说等。
(2)摒弃模式化答案,关注思维过程,注重现场作答。近年来的试题大多呈现出倒推式考查方式,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这种考查方式一则让考生难以用模式套路去套作,同时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阅读水平。如2018年课标一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赵一曼女士》中提问到,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道题放到以往,会直接命制成“分析赵一曼的形象”;2018年课标二卷老舍的《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3)更加关注考生的情景化思维能力。考题更加关注考生对于情境的把握,近年来,把成语、病句、连贯等融合在一个语段中进行考查,一则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特征,同时也有助于真正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再者,作文中也更加关注情境,2019年课标二卷为考生提供了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1979年9月15日;2019年4月30日;2049年9月30日等几个既关注过去、当下,又关注未来的几个生活场景,让不同特质的考生都有话可说,这种命题,既有助于打压套作押题之风,让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得以呈现,又体现了人性化,拓宽了考生的选择余地。
(4)关注实证思维,侧重于让考生寻找论据。仔细研究2021年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出现的几道题:①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②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③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这几道题均是着眼于让考生分析文本,寻找到支撑观点的相关论据。
(5)紧扣课本命题的思维体现的较为明显。“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与课本《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课后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课本中的题目是: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一文的课后题是: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文学讲话》)你觉得课文是怎样体现他的这种主张的?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这种题就是现今所流行的观点在文外内容在文内的典型题目。
(6)文言阅读扩大了命题范围。2021年的文言阅读在文本选择上大多倾向于“纪事本末体”,这是命题人做出的适度尝试,一则打破了文言文多年不变的命题僵局,同时有效扩充了文本,让命题思路更加走向多元。这一变化启示我们,《左传》、《战国策》、《孟子》、《古文观止》、《梦溪笔谈》等这些经典书目中的文本同样可以进入高考题,更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甚至在文本选择上也可以采用非连续文本的形式,让考生对同一事件在不同文本中的呈现内容进行自我评论。
图片
2022高考语文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来思考2022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命题思想
1、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命题遵循“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基本思路。
3、命题侧重于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有效结合。
4、命题关注时政,关注2020年7月以来的中央领导人讲话精神。回顾这一时段的热点话题,大约有以下几个:中国故事、审美教育、平视世界、家庭教育、双减证策、法制教育、体育教育、科技创新等。
5、命题更加关注考生思维,引导考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试题或许会出现的变化
1.论述类文本阅读。依然会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更多倾向于社科类文本,着重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价值,着重从概念分析,论证方式、信息推断的角度去考查,或许会增添一道主观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文本选择上会更加关注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审美素养、传统文化等领域。
2、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采取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在内容上会关注时事政治,侧重于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在形式上或许会将通讯、访谈、评论相结合,让考查更为科学。在命题上会更加关注新闻的文体特征,如关注通讯、访谈、评论的文体差异,会关注时效性、准确性、详略性、艺术性、独特性等文本特征,关注诸如“零度写作”,新闻中的抒情等涉及文体理论的基础知识。
3、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应全面备考,充分关注文学体裁的核心知识,认识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的基本特征。在诸多文体中,应重点关注散文。原因在于2021年的八套试卷呈现出小说和散文均等考查的方式,从考查的全面性角度考虑,散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历年考题的考查状况去分析,2000年到2008年全国卷均考查了散文,2009年到2016年均考查了小说,只是2017年突然出现了散文《窗子以外》和《我们的裁缝店》,如果把前八年看作散文的时代,后八年则是小说的时代。所以2022年高考关注散文的可能性较大。在命题形式上,更加关注考生的思维过程,会将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融入到题目中进行考查,如“主客问答”,“梦幻手法”,“双线结构”,“魔幻现实主义”等课本中涉及到的艺术技巧,都是备考的方向。
4、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命题形式或许更加多元,人物传记、墓志铭、写景散文等或许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题型设置上会更加趋于稳定,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题不会只关注简单的识记,或许会把文学的流变,汉字形体的演变,古今词义的变化,甚至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释义作为考查内容。原因在于这种命题方式符合高考命题情景化的命题原则,同时也有助于考查考生理解问题能力。
5、古诗词阅读。更加关注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诗词,题赠诗、酬和诗依然是备考的热点,同时也应该关注和课内诗词进行比较的命题形式。
6、名句默写。名句默写依然会以64篇为基本内容,命题形式或许会有一道开放题出现,着眼于基于文学意象的默写,如诗词中写音乐的诗句,诗词中关于秋天、鹧鸪、黄河、月亮、柳树、松柏等的诗句。
7、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运用向来是高考试题的创新试验田。近年来语言文字应用的客观题的常见考查点是成语、病句、连贯。主观题着眼于修辞分析、句式选择、上下句逻辑衔接、词语选用、修改病句、标点符号使用、概括或压缩或下定义或提取关键信息等。2022年应该会有新的测查形式,如句式选择长短句、整散句、倒装句、把字句、被字句、否定、肯定句等,让考生在比较中分析其表达效果。同时书面语体与口语的相互转化、图文转换、逻辑推断等或许也会在考题中出现。
8、作文。作文命题依然秉承近年来政治理念先行,主流价值奠基,任务驱动决定形式,关注道德素养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2022年高考应充分关注家国情怀、中国故事、审美教育、奋进人生、创新精神、文化传承、平视世界、双减政策、成长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几个写作话题。在命题形式上应该关注名言类作文、寓言类作文、传统文化类作文、生活类作文、关系类作文、漫画类作文、时政类作文。
图片
三、应对方案
1.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树立每天都要读文章的备考思想。在不足30天的备考时间里,坚持每天阅读短文的备考思路,充分提升自己文学感觉。
2.研究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不足30天的时间里,尽量少做模拟试题,多思考研究近年来的高考真题,努力提升自己的解题思维,把解题能力尽快提升到解决高考试题的频度。
3.关注时代热点,形成自我观点。多研究一些热点问题,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符合主流价值倾向的独立性观点,为提升写作的深度做好铺垫。
4、梳理备考过程。对高三一年来在备考过程中所做过的试卷,所整理过的笔记进行整理,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做到全面备考。
5、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备考的重要资料,近年来的高考备考存在重视教辅资料,轻视语文教材的倾向,这就为命题人创新性命题提供了思路,所以在备考后期,有必要重新阅读一遍教材。
以上是笔者对2022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提供的备考思路,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