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教务处发出通知,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师工作总结,且提出“为防止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要求从以下三种方式任选其一。
“1.教学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分析原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参考思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寻求对策。
“2.教育叙事:自己在日常生活或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参考原则:唯真不虚假;唯小不贪大(切口要小,最好着眼于具体行为);唯实不虚空。
“3.教学论文: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有鲜明的论点,有充足的论据,说理透彻,论证清晰。参考原则:选题要小;观点要新;思路要明。”
春节前,我收到了教师全部“工作总结”,并进行了浏览,有新意的文章我多看了几遍,咀嚼了一番,学习其中的观点及表述方法。也非常感谢皮灿老师把工作室所有成员的文章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类,让我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说实话,对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的文章我至少看了三遍,有的甚至看了更多遍:先是想读懂,想知道写作者想表达什么,接着想知道写作者是怎么表达的,再就是想知道写作者的意思表达清楚没有。一路看下来,走走停停,边改边悟,居然一个多月过去了。
我常常想,写教学类的文章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一个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必要的思考。我们在行走的路上,有时候适当停一停,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让灵魂尽可能跟上行动的脚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许多老师学会了躺平,除了应付学校必要的教学任务之外,基本上停笔了,成了葛优躺。这次在学校统一要求之下,老师才动了一下笔,完成一下任务,算是交差了事。
因为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个成长共同体,我作为牵头人,有义务对所有的文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分享一下体会,以求求同存异,促进共同成长。
我认为
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勤奋者
成员所任的课程都比较重,科目也比较多。因为是中职学校,辐射能力不够,组成团队的人员也比较复杂,但学校各专业比较年轻且有代表性的教师我都邀约了,也得到了他(她)们的帮助。涉及到的有汽修、机电、民音、电商、服装等专业,还有公共课程等。我的想法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能把团队交流的思想、体会、创意等传播出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影响其他人或者给人以正面的参考或负面的“反思”,辐射的作用就基本实现了。从写作者的表现来看,我们的成员走出了第一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通过自身的平台进行了宣传!
我认为
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思想者
阅读每一篇文章,我觉得是在和写作者进行交流。无论是对走上教师岗位的思考,还是对走上职教岗位的思考,抑或是对某一个教学事件的思考,或多个教学事件的思考,我都尽可能原汁原味保留每一位思想者的观点,尽可能让其达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乃至言之有理,虽然这样很为难。但在我看来,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唯有士之谔谔,不做千人一诺,今后才会有更好的、独立的发展方向。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有了更多新的体悟,更深的思考,一定会为自己今天的思考而自豪!
我认为
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实践者
在全民皆可上大学,提高所谓大学通过率成为一个伪命题的情况下,职校有更广泛的实践和探索空间。所以,我一贯主张在职校要推动课堂革命,改变“任你唾沫横飞,我且昏睡百年”“你讲你的四书五经,我虐我的手机千遍万遍”的现状,要针对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自暴自弃、学生无欲无求或学生自我封闭等生存状态,想办法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提振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迷失的自我,最后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所以,无论是开展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尝试,还是采用积分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或创设各种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在学校层面开展社团活动,其实都是在为这一目标实践的。所以非常感谢我们团队的成员,如刘爱娥、付燕、罗媛、穆艳、郭芳、许艳梅、皮灿、刘梦、罗昭群、左世娅等等,他们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摸索出了适合中职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学生需要重塑和重构:只有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的、生活的、运动的,甚至是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诸如合作、分享等——这样的习惯一定会让他们终身受益;也需要关心和关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弥补他们成长道上缺失的一环。这样,我们功莫大焉,才不愧为“教师”这一称号。所以她们是真实的行者,是爱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