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随手拈来,笔随意动,可以说“教学一得”,也可以说教学偶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表达方式灵活,可叙可议,夹叙夹议。
随笔需要善于捕捉题材。对我们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
例如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们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例如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训?……好题材又诞生了。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在讲课过程中,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
随笔需要善于锤炼题材。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随笔?可能我们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一是注重积累相关理论
理论积累并无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二是认真解读他人随笔成果
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随笔,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当然,教学随笔也要注意:
一是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是重复别人的观点。
二是例子要具体。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即懂;能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能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能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三是结构可随意化。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心得体会。
总之,随笔没有大的开口,不必刻意为之,重在一事一得,一时一得,一语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