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生朗读,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把字音拉很长地读,俗称“唱读”。

刚入学的孩子小,喜欢读有韵律、有节奏的文字,像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都很受小朋友欢迎。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小孩子读呀读的,就真的像唱歌一样去读了。他们最喜欢(习惯)在轻声字、停顿处把音拖长。

比如“我在教室里写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个句子,有的孩子读“在”“里”“的”“业”这几个字,就会拖音。

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第一次开口朗读起,就坚决制止这种读法。

先纠正集体的朗读,通过一遍一遍地范读、领读,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读,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让大部分学生知道怎样读不是“唱读”。

再通过手势、动作,在朗读时提醒学生读音要干脆利落,不能养成拖音的习惯。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有“唱读”的习惯了。还有少数(个别)没改掉的学生,再通过单独辅导(如课下一对一带着读;获取家长配合,每天发语音练习;课上请其他同学注意帮助纠正等方法),让习惯性拖音的孩子也慢慢有进步。

解决了“唱读”的现象,班级朗读的水平,保准提高一大截。

狠抓“一字一顿”

不少低年级孩子朗读时,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管是长句子,还是短句子,读起来都是一个样。

他们在刚入学时,对“字、词、短语、句子”没有概念,读起来很容易读成一字一顿。

我的做法是:每一次读句子,都先范读,让学生认真听,逐渐形成“一个句子是由几个词组成”的印象。再读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哪些是完整的词,不能读破开。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做到,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每天、每节课、每个句子的朗读,都让学生认真听,仔细学,从范读到领读,一句一句地抠细节。

随着生字和词语学得越来越多,再读到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在句中画斜线表示停顿,来帮助朗读。

同时,通过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孩子们词汇量的积累也在增长,他们对句子的组成部分比较清楚,就不会再出现一字一顿、读破词语的现象了。

再后来,他们的语感越来越好,读到一篇陌生的文章或诗歌,不用老师范读、带读,也能基本把断句、停顿、节奏读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