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把握《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8月22日,泰安市2022版小学科学新课标培训PPT课件暨山东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工作坊(泰安站)学习交流活动在肥城市凤山学校召开。

山东省二级教授、博士后、临沂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中国,泰安市教科院综合教育研究室主任、小学科学教研员张尊国,肥城市教体局总督学朱国英,肥城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玉民,肥城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瑞明,肥城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小学科学教研员孔令强,凤山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石锋,各县市区教研员,泰安市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工作坊全体成员,肥城市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部分骨干教师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利用钉钉群,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直播有4182人次观看,点赞数966。

石锋致开幕辞。他介绍了学校概况,就学校在智慧文化、智慧课堂、智慧课程、智慧少年和智慧校园五个方面的探索作了说明,同时介绍了学校在课标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举措。李中国在线作了题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报告。他从国家立场、学生立场的角度解读课程标准,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属性、课程标准的育人价值。他指出,新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强化和凸显人的因素,推动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学生发展)转型。最后就2017版和2022版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

张尊国作了题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施路径——小学科学视角》的报告。他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创新素养的概念界定、创新素养的能力模型、创新素养的人文基础、创新素养的培育路径等进行了讲解。提出了创新素养培育策略:创设情境性环境;强化批判性思维;倡导项目化学习。他指出,构建创新素养课程体系,根本在课程,阵地在课堂,要挖掘创新要素;起点是实践,重点是素养,要做好理论提升;不是学科课程,是综合课程,要注重知识运用;不是能力碎片,是能力体系,要构建思维体系;不是蜻蜓点水,是入木三分,要防止流于形式。他的报告,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强化了教学的引领性,让教师树立素养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