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选择“大单元教学设计”?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提出中国教育的问题。他认为,系统工程分为部分、局部和整体,科学研究是部分和局部,社会发展是整体,是系统工程中最为复杂的部分,而人才培养的问题是社会整体系统中重要一环,现在教育的问题是在培养人才的方面评价标准缺失。

如果把整个教育过程比作是一堂课,“钱学森之问”比作是这堂课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这堂课自然会有千万种上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优秀呢?我想,应该就是“大单元设计”思维了。
我们需要主题明确、目标明确、逆向设计;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实现“教——学——评”一致;我们需要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是的,在解决“钱学森之问”这堂课上,我们整个的教育系统就是这样做的。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明确了“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紧接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实施,核心素养细化分解到学科素养;随后新教材、新高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并于秋季全面实施……一切都在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倒逼我国教育改革。
到了一线,“自主、合作、探究”的常态学习模式,学科实践的升级,“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尝试,都在将国家的改革真正落地。

习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可以说是新时代优秀教师的标准。而这一标准的体现,核心就是在课堂主阵地。
上好每一堂课,是拿下这一主阵地的必要条件。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我们老师要担当起这一份职责,就需要进行“大单元设计”,这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我们区教育新发展的需求,更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当的追求。所以我们选择了“大单元设计”,我们的小目标就是——让“大单元设计”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大单元”有别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单元”,一个学习大单元由目标、主题、情境、任务、活动等组成,大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所以我们说“大单元”,之所以加“大”,是因为:
一是要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
二是针对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习题、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问题,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着眼点过小过细以致“见书不见人”的习惯做法,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
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明确了这些之后,我们进行“大单元设计”就需注意要:
系统分析——整个大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
整体设计——课时教学以前,要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大单元,进行大单元整体规划,以及整体规划下的课时设计。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活动设计)——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
华师教育研究院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推广,我们立足于最前沿,先后推出了从1.0版,到现在3.0版,目前最优化的大单元设计设计模板;梳理《素养立意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课程》系列手册;通过华师·超星网络研修平台推出了30多期公益直播;总结形成了以大单元设计、大单元教学示范课为核心的大量成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今天虽然是起点,但我们的起点是站在所有专家身上的,所以我们一起步就已经领先很多地区的老师们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相信一小步的力量,相信长期积累的力量,相信持续一年、两年、三年的力量,相信我们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们一起“热爱生命”,拥抱砥砺奋进下的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