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3-12-11 00:02 发表于北京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选编了四篇文章: 两篇鲁迅写的文章一一小说节选《少年闺土》与散文《好的故事》;两篇写鲁迅的文章一一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臧克家的《有的人》。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选编的都是节选自鲁迅作品的经典名言。人物主题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认识鲁迅、亲近鲁迅,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阅读鲁迅的作品,真正读懂作品背后的鲁迅。
不同文体,不同读法。《少年闺土》是小说,紧扣“相识、相谈、相别”三个情节,聚焦“讲新鲜事”,在对话朗读中感受闺土的美好形象,在夹叙夹议中领会“我”的情感表达,《好的故事》是散文,紧扣“美丽的 画”与“昏沉的夜”这两个意象,在朗读中想象“画之美”,在对比中领悟“心之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回忆录,紧扣“伯父”与“先生”的称呼之区别,用文中的事件,诠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深 刻含义;《有的人》是诗歌,紧扣“对比”这一表现手法,在朗读中领会诗人的爱与恨、颂与贬。
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里的相关资料,除了关于鲁迅这个人的,还有关于文本理解的。从形式上看,资料可以分为文字、图片、视频等方面,比如单元导语页中鲁迅先生的图片、以及生平简介文字,还有《少年闰土》一课中的两幅插图,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资料;从内容上看,相关资料还包括课文中的注释、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他人描写鲁迅先生的作品、他人对鲁迅先生及作品的评价等;从资料的获取途径来看,包括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询问别人等。
文章特点不同,阅读目标不同,所选资料也就不同,学生应在五年级“结合资料”“学会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学会根据不同文本甄别、删选所选资料,真正为理解文章而服务。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习作训练要素是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相关联的。尤其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有详有略的事情来描写人物。因此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读写结合,通过课文的学习积累习作的方法。
分析本单元“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要素,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点:一是要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写一个人;二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将情感蕴含在事件的描写中。具体到本单元习作“有你,真好”。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的是“你”是谁?其次是“真好”体现在哪里?这个“你”可以是帮助过自己的、也可以是积极地影响过自己的,或者说是对社会有益的人。“真好”怎么写具体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因此,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事情,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通过描写具体的场景以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感。
在教学时,可以回顾《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把这两篇课文当范文,来提取写作表达方式,使学生迁移到本次习作中来。显然,这个单元主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选文都是文学作品,习作也是文学创意表达的训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当我们把鲁迅当成“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时候,鲁迅就离我们很远,可敬,却不可亲,也不可爱。有人说,语文有“三怕”: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阅读鲁迅,就是要以书为媒,逾越我们与鲁迅之间的思想鸿沟,重建“美的距离”,让鲁迅成为成长道路上可亲可敬又可爱的师长、榜样与伙伴。课文学习中要借助注释和字典词典,读懂一些较陌生的词语和难懂的句子。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借助必要的背景资料,链接文本资料等,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定位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会写25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3.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和阅读需要查阅不同的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意图。
4.撰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通过对具体的事情、场景及人物的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明白以事写人,既能突出人物形象,又能表达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图片

学习成功标准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会写25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理解文章可以借助的资料有:作家的其他作品、生平史料、社会背景、名家解读等。
3.能借助相关资料,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初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4.能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和阅读需要查阅不同的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意图。
5.能撰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对人物的情感可以融入在记叙的具体事情中。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明白以事写人,既能突出人物形象,又能表达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子任务一:初识鲁迅,发布活动
学习目标:
1.通过北大校徽、首都图书馆、网络热搜等对鲁迅产生亲切感。
2.明确核心任务内容和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板块一:鲁迅是谁?
一、从北大校徽、首都图书馆和网上的“鲁迅说我没说过”“鲁迅体”等学生生活中可能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谈起,了解鲁迅的广泛影响,产生对鲁迅的亲切感。
二、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鲁迅。
三、结合单元导语页及学生预习查找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鲁迅。
板块二:发布核心任务,探讨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发布核心任务:为了加深对鲁迅和鲁迅作品的了解,我们学校开展“在阅读中走近鲁迅”主题读书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鲁迅,了解鲁迅,积极阅读鲁迅的作品,传承鲁迅的精神。
二、初步探讨“在阅读中走近鲁迅”主题读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讨论可以有哪些活动,帮助听众了解鲁迅及其作品。预设:围读会、关于鲁迅及其不同作品的分享介绍、诗歌朗诵、戏剧展演、制作人物形象立牌、金句书签……
三、发布评价标准
板块三:学习《有的人》,初识鲁迅品格
(一)自读知大意,明结构。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学生根据所查资料分享)
2.有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诗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二)结合资料,寻找鲁迅踪迹,感知形象。
1.在诗中哪里能找到鲁迅先生的踪迹?
预设:牛马——俯首甘为孺子牛 野草——鲁迅的散文集《野草》 他人纪念鲁迅的文章
2.结合资料和诗句,谈谈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拓展阅读的文章进行一次成体系的、深入的探讨。
预设:一心为民、鞠躬尽瘁、憎恶黑暗、向往光明……
(三)诗歌献伟人
1. 这首诗歌还可以献给哪些人?
预设:谭嗣同、李大钊、焦裕禄……
2. 拓展“日积月累”鲁迅名人名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积累鲁迅的名言,并进一步通过名言感受鲁迅的形象。选出自己受启发或喜欢的名言,建立“我”与鲁迅的联系。
(四)推荐阅读
子任务二:多样阅读,走近鲁迅
学习目标:
1.阅读与鲁迅相关的文学作品,从多角度感受鲁迅的形象,体会其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
2.查阅并借助不同的资料,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意图。
3.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是通过具体事情和人物在事情中的言行等表现出来的。
学习过程:
板块一:鲁迅笔下的人物(4课时)
一、学习《少年闰土》(2课时)
(一)读通读熟,梳理内容。(结合预习单完成)
1.创作背景资料分享
这篇文章选自《故乡》。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这次回到绍兴,幼年的伙伴—闰土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当时的闰土满脸皱纹,形容憔悴,令鲁迅想到了童年时与闰土一起玩耍的那些日子。后来,鲁迅将闰土作为主人公,艺术地再现于《故乡》中,表达了对闰土的怀念。
2.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3.结合预习单,梳理文章内容,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新鲜事?
预设: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二)深入文本,品析人物?
从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两个部分做对比,品味语言)——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三个部分体会人物形象。
通过这四件事,我们认识了怎样的闰土?
1.图文结合分析看瓜刺猹
借助“捏”“刺”等凝练的动作描写,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身手敏捷,并通过朗读让闰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具象化。
2.抓住“紫色”“银项圈”“怕羞”等词句,体会闰土的纯朴。
3.聚焦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闰土真诚、热情、有趣、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
(三)聚焦对话,借助对比体会人物形象及“我”的内心。
1.聚焦:闰土的哪个特点最吸引“我”?分角色朗读对话,深入体会。(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两人的篇幅对比,及五处”不知道”,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比突出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及表达作者的情感。)
2.如何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借助作者其他文章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补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进一步体会“我”的内心,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并了解参读作者其他文章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情感,并初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为后续阅读方法的迁移做准备。预设:为了怀念自己的童年,表达对闰土的羡慕及对自由的向往。
(四)阅读《小学生鲁迅读本》中《故乡》拆解的几篇文章,对比发现,体会情感。
1.用对比的策略再读预习作业中阅读的篇目——《小学生鲁迅读本》中的《闰土哥》《木偶人》《细脚伶仃的圆规》《别了故乡》,谈谈发现。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对比放在一篇故事里?
3.给出《故乡》的创作背景。(借助写作背景、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理解文章)
预设:是当时的社会使这些文中的人物有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写这个故事是为了抨击当时的社会,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五)运用对比,再读完整《故乡》,体会作者情感。
(六)拓展阅读,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人
1.总结阅读方法:
(1)对比可以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
(2)通过借助作者的原文原著、其他文章和写作背景等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开展课后主题拓展阅读——鲁迅笔下的故乡人。
课后进行主题拓展阅读,完成“鲁迅笔下的故乡人”档案并为鲁迅回乡发的“朋友圈”设计不同故乡人物的评论。为共读探讨和“鲁迅日”活动作准备。
二、共读探讨:鲁迅笔下的故乡人——故乡人物档案(2课时)
1.阅读更多鲁迅的作品,体会鲁迅文笔的精彩,并完成故乡人物档案和迅哥朋友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1)在鲁迅的故乡,除了闰土、杨二嫂、水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比如喜欢吃茴香豆的孔乙己、无名无姓的阿Q、可怜的祥林嫂、给迅哥买书的长妈妈、和气的龙师傅……快打开《小学生鲁迅读本》结识他们吧,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非常鼓励你挑战一下阅读迅哥的原著《朝花夕拾》《彷徨》《呐喊》,快去书里找到他们并为他们制作档案吧!
(2)假如当年有微信,迅哥一定会使用。如果迅哥在返乡前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些故乡人会点赞吗?他们又会留言评论些什么呢?请选出几位故乡人,并画出他们的小头像,根据他们的性格及与迅哥的关系为他们设计出评论语。
2.在交流中通过体会相关人物形象,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鲁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为读书活动中的“故乡人故乡事”分享作准备——理解人物形象特点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和人物在事情中的言行等表现出来的。
板块二:鲁迅笔下的“风景”(4课时)
一、学习《好的故事》(2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预习单)
(一)读通读熟,整体感知。
1.读通读熟课文,交流字词自学情况,分享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和查字典后理解的词语。
2.梳理课文的结构:昏沉的夜——(美丽、优雅、有趣的梦)——昏沉的夜
(二)在朗读中,抓住事物特点,理解作者情感,体会动人语言。
1.读第1、2段,圈出写到的事物及特点,体会作者情绪,补充背景资料。
预设:作者眼前的夜是“昏沉”的——光线是昏暗的,声音是繁响的,空气是窒息的。
2.思考: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会这样看眼前的事物呢?作者这种情绪感受到底因为什么产生的?
联结创作背景资料,及《故乡》《祝福》《阿Q正传》等,理解“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
3.自主朗读想象,再次感受夜的昏沉和作者的低落。
4.品读3—8段,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中所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预设:明丽、生动、和谐,与“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联结《社戏》片段,思考:作者为何要花大量笔墨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致,为何反复提到“美的人和美的事”?
(三)聚焦两次“昏沉的夜”,结合材料,体会作者追求。
1.回到昏沉的夜,作者的感受与最初有什么不同?
预设:虽然好的故事连碎影也消失了,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2.结合阅读链接、《故乡》等资料,体会作者对美好、光明的追求。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921年1月《故乡》)
预设:在黑暗的现实中,作者仍然心怀希望、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抄读内化,拓展阅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抄读,内化白描语言。
2.拓展阅读相关鲁迅写景状物的文章,感受鲁迅文字的优美。
二、共读探讨:鲁迅笔下的风景——我的赏景之旅(2课时)
拓展阅读《小学生鲁迅读本》《野草》《朝花夕拾》等书籍,重点阅读《雪》《秋夜》《社戏》《死火》等几篇文章。
1.谈话小时候玩耍过的百草园,摇着乌篷船去看社戏时经过的河流、梦中的好的故事、秋夜里的花儿和枣树、江南与北国的雪……鲁迅笔下的景物总是那么别具一格,令人沉醉、惊叹,让我们一起出发,欣赏这些奇异的风景,并记录下我们的旅程吧!
2.《雪》阅读分享。
(1)阅读思考:冬天下雪,自然是我们最欢喜的。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虽然都是雪,却有不一样的风景和情调。阅读散文诗《雪》,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各是什么样呢?你更喜欢哪里的雪呢,为什么?鲁迅先生更喜欢哪里的雪呢?谈谈你的看法。
(2)积累内化:这趟赏景之旅中,你看到了哪些风景呢?请把它摘录下来吧!
(3)练笔:尝试用鲁迅体语言描述景物。
鲁迅先生的文字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网友都喜欢用鲁迅体写文章,最近“如何用鲁迅体的文风描述xxx”这一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同学们,你能结合最近读的文章和积累的鲁迅先生的语言,用鲁迅体描述一处景色吗?
板块三:鲁迅的故事(1课时)
一、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课时)
1.用小标题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
2.细读课文,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1)我的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伯父?
(2)人们爱戴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鲁迅的120多个笔名谈谈“碰壁”)
二、共读探讨:鲁迅的故事(1课时)
拓展阅读:《小学生鲁迅读本》第六编、郁达夫的《怀鲁迅》、阿累的《一面》、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等。结合资料,谈一谈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这些作者是怎样来写鲁迅的?
子任务三:梳理写法,习作展示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阅读和思考,理解对人物的情感可以融入在记叙的具体事情中。
2.撰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通过对具体的事情、场景及人物的细节描写,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回顾课文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提炼写法。
2.进一步迁移学到的方法,联系实际思考《有你,真好》撰文角度及方法。
二、修改作品,展示分享。
子任务四:举办“在阅读中走近鲁迅”汇报展演
学习目标:
通过真实性任务以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相互学习,进一步激发持续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学习过程:
各小组按照主题以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参加读书活动的同学了解鲁迅,并进一步激发持续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活动可包括以下内容:简介鲁迅其人、分享鲁迅的故乡人故乡事、鲁迅笔下的风景、关于鲁迅的故事、鲁迅作品戏剧演出、趣味问答、鲁迅围读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