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名称: 成长的时空2.主题概述:本单元是基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着力处理青春期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老师和父母。第六课从家的意味切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对“家”及“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由初识“家的意味”到更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紧紧围绕亲情、碰撞、沟通,直面“家”最核心的内容——“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从而将“爱”推向深入。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使“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第七课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本课需要帮助学生从双向互动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携手共进;在接受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
3.主题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4.开放性学习环境: 家、学校、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5.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作用,认同中华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知道不同的老师教学风格不同,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增强与老师交往的能力,培养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尚和合的核心思想和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理解中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知道家的主要特点,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提高传承家风文化的能力;知道家庭的含义、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知道中华民族“孝”的内涵;理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4.知道什么是亲情之爱;理解亲情之爱产生的原因;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原因和危害;正确处理亲子冲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体会亲情,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5.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变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化;了解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 增强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6.单元评价建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VIP会员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