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一)提高体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科研能力。这中间不仅有自我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更有对新教法、创新能力的研究。提高一线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反过来会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除了组织教师展开校内教学内容的挖掘和更新,更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看、多听。多看是长期看最新的期刊,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听教育教学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讲座,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多听、评公开课,换一个角度去感受一线教师的经历和自我突破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拓宽知识的广度,掌握多元的体育知识没有学校可以配齐常见运动项目的体育老师,只能是体育教师发展自己的能力,做“一专多能”或者“几专多能”新型体育教师。比如德国的体育教师就是全科教师,所以体育教师除了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特长的学习和研究以外,更要突破自己的体育教学专业,改善知识结构,甚至是跨学科地全面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提升总结和反思能力总结和反思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最基本及最有效的手段。教学总结和反思是自我的总结和反思,是课后教学活动的延续,总结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并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反思则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暴露的不足和问题,寻找弥补的方法和改进措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通过自我总结和反思,突破教学瓶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另一种总结和反思则是见贤思齐,精彩的讲座、优秀的公开课等都可以引起自己的共鸣,在共鸣中更新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见贤而不思齐,则犹如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进,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四)做好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一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规划。一线体育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居多,教学工作操作性强,主要基于专业知识的工作经验,而对教育理念、准则的思考较少。一线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解,用新的教育理论、理念指导自己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教育过程,完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论文撰写水平,提高专业化教学水平。二是身体健康的长远规划。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每天锻炼一小时,尤其是体育教师要保持体能和体形,通过言传和身教,影响学生的运动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图片

二、做好分层分类服务

设立“体育自习室”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保障课后服务质量。这个“体育自习室”是为有特长的学生设立的,这部分学生从小就进行过特长训练,学校或者体育老师没有能力辅导,这时就可以设立“体育自习室”,让这部分学生在这个时间进行练习。这种自我练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有效方法,学生结合特长训练,通过独立的分析,制订、改进练习的方法,掌握运动技巧。同时可以培养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提高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是多元的、丰富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几乎每个学生都学过一两项体育运动,如大众的球类、形体等,也有不太常见的,如帆船、骑马等。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加,升学的压力,绝大多数学生把以前所学的兴趣都放弃了,而专心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对常见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也有能力进行辅导,并可以通过社团的方式开展相应训练,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但是对于小众的兴趣特长,学生也有继续练习的需求,因此学校可以设立体育自习室,提供一定的场地,学校和体育教师做好服务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特长,做到文化学习和兴趣特长培养两不误。

图片

三、创新校内社团活动

(一)提高传统社团的质量传统的体育社团是基于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展的社团。主要是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各种球类社团、健美操社团等。传统的体育社团面向学生范围广,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掌握基础的运动知识和相关的运动技能,对学生养成运动习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双减”政策下,对社团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和时间上的保障,这种形式下应该趁热打铁地提高传统体育社团的质量,更好地为学生课后延时服务。除了负责社团的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更要做好社团的服务保障工作。比如,学校的社团规章制度的制定,扩大对传统社团的费用投入,如场地的维修、器械的增加等,切实提高传统的、现有社团的质量。

(二)增加新型社团学生的兴趣是多元化的,传统的体育社团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体育社团的开展也需要创新,增加新的形式和内容。比如,现在野外求生类的电视节目大受欢迎,就可以增加关于野外求生相关知识的社团,普及野外取火方法、野外获取干净饮用水的方法,如何搭建庇护所、外伤处理以及急救等,既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如急救,又锻炼动手能力。同时,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形式丰富多彩,多人的项目如舞龙、舞狮,单人项目如抖空竹、秋千等。学校可以邀请民间传统体育达人到学校开展相关社团,学生学习相关传统体育知识,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增加家长小课堂广大家长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利用有限的自制器械,编创了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可以邀请家长到校给学生讲授自己的锻炼方法、健身小器械的制作以及健身锻炼的心路历程等。这给学生打开了另一个锻炼的天地,让学生多了体育锻炼的选择途径。

图片

四、创新体育课后作业

2020 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在发布会强调,体育家庭作业必须加上去。这个体育作业不是针对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布置的,而是一种不限定方式的、不限定项目的体育作业,是一种根据学生的需要、特点、家庭、社区等因素布置的新型作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兴趣培养类作业培养运动兴趣,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让兴趣成为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动力。比如,一个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周末可以去场地打篮球,但是周一到周五可以在家完成和篮球有关的练习,核心力量,上下肢的力量,弹跳等练习。这些练习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器械和场地,在家或者楼下就可以单独完成,在拓展兴趣的同时也能发展基本的身体素质。同时,兴趣类的作业可以提高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效率,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布置课后作业,只要是和自己的兴趣有关的运动方式都可以。作业方式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是多样化的。

(二)亲子类作业听到亲子类作业,马上会联想到幼儿园亲子作业。其实初中是孩子发育的黄金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面临人生第一个升学选择的重要时期。对初中生来说,家长的陪伴愈加重要。在初中生这个年龄段,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往往仅限于生活上的保障,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对于学习辅导基本上很少了。但是体育运动是可以帮助和陪伴孩子的,初中的亲子类体育家业根据家庭的特点、时间,主要是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的慢节奏的体育运动方式,如一起爬山、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这类作业是让家长量力而行的,主要是陪伴。在一起运动中,家长和孩子放松心灵,深入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肯定,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也可以促进家庭的团结、和谐。

个性化的作业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运动中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得不到满足感。足球运动中“跑不过”,羽毛球中“够不着”,篮板球中“挤不动”,打击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个性作业,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参考老师的建议,制定弥补自己不足的家庭作业,提高身体素质,在运动场上能够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切实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