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

6课《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讲到《红楼春趣》,带着孩子们一窥大观园里的春日游戏,别有一番风味。

1

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人文主题,编者分别节选了四大名著中的几个经典片段,删减加工后,编写成4篇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学习的课文,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以及《红楼春趣》。

本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具体拆解这一要素,有如下几个关键词:古典名著、阅读方法、初步学习。结合课标、学情具体来看,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五下第二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第一次集体“亮相”,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再加上古典名著文白相间、半文半白的语言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因此,学生这里只是初步学习”。

课标就名著阅读方面,没有对5-6年级小学高段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这也提醒着我们,在名著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习的深度和难度不可太高。

“初步学习”中的初步,应当定位在对古典名著语言的熟悉上,和对故事情节内容的大致了解上。基于此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可以学习和实践的阅读方法有:(1)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时,根据上下文、联系生活猜出大致意思;(2)遇到较难理解的词句时,不用反复琢磨,明白大致所指即可;(3)借助历史背景、电影、电视剧等拓展资料,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4)使用情节链、小标题等方式,大致梳理故事情节。

对于这一单元的课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引导学生读懂该篇目的内容,了解阅读名著的常用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名著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想要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

基于对二单元的整体分析,再次聚焦本课《红楼春趣》,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相较于《景阳冈》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语言比较通俗,故事情节清晰,较好理解。同时也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初步感知了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学到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前期学习单的设计,课前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实践已学到的方法,课上重点回顾方法,共同交流,教师点拨重难点。

 

2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词句,阅读故事;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感受宝玉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理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猜测难理解的词语,依旧是本课的重点。

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男主角,也是这个片段中出场频率最高、个性特点最鲜明的形象,性格呈现最丰富的的角色,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宝玉的动作、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也是这一课的重点。

难点

猜测“窗屉子”“籆子”“搬高墩儿”“剪子股儿”“放晦气”等词的意思;从多角度理解宝玉的人物形象;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理由】

文中从“捡风筝”到“拿风筝”最后到“放风筝”,每一个环节里宝玉的言行都能体现出他性格的不同侧面,但学生在在寻找时往往只能从一个角度去说。因此课上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评价人物,也是难点之一。

此外,在课前小调查中,我请同学们将四大名著,按照自己的感兴趣程度进行排序。结果显示,30位同学中有一半把红楼梦排在最后,可见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是不足的。那么,如何通过单篇课文的学习,调动激发起学生去阅读原著、了解原著的热情和兴趣,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 能读准字音,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等方式猜测词句意思。

2. 能借助情节链梳理故事主要内容。

3. 能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多角度分析宝玉形象。产生继续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3

万物生机盎然

1)

情景导入:“穿越大观园”

“大观园一日游”

和老师一起穿越到大观园中,看看这些贵公子小姐们的春日趣味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读通文本:解读古白话

1.重点词句交流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的自学预习,猜测以下难懂词语,并说明猜测的思路,教师补充点拨。

(1)理解“窗屉子”

(结合生活实际和已知词汇猜测)

(2)理解“搬高墩”“捆剪子股”“籆子”

(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猜测)

(3)“拾人走了的”“忌讳”“放晦气”

(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阅读链接猜)

2.再次总结回顾理解词句方法。

 

【设计意图】

本课重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预习单中设计的第一题,就是让学生利用前三课学到的阅读名著方法,自主探究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的含义。课上时间重在交流,通过倾听他人想法,老师点拨,打开思路。

 

3)

读顺情节:大观园里放风筝

1.交流文中人物关系

展示学生们的在预习中完成的思维导图,请学生来讲述文中人物关系。教师适时补充。

 

2.交流主要情节

(1)借助“情节链”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2)顺着情节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

《红楼春趣》这一片段不长,但提到的人物多达11个,没有提前了解,读的时候会较为糊涂。因此我在预习单中,让学生提前查资料,大体梳理人物关系,在课上展示及交流。

理清人物关系后,宝玉的主角地位也会更加突出,为理解宝玉形象做铺垫。

 

古典名著每一回情节较长,内容较多,因此教给学生梳理情节的方法,反复训练其概括情节的能力非常重要。

五年级上学期专门训练过创意复述,在故事性强的文章里,非常适合练习复述。

4)

读懂人物:“一起聊聊贾宝玉”

1.共同感受宝玉形象

在放风筝的故事中,你看到的宝玉是一个怎样的的人?请学生来发表看法,说出依据。

(1)捡风筝——善良有原则

(2)找风筝——没有少爷脾气、友好、不计较

出示第三段对话,分角色朗读,从宝玉语言中感受宝玉形象。

(3)放风筝——率真、孩子气、珍惜美的事物

出示第4段关键语段,抓住宝玉动作和语言,感受宝玉形象。

 

【设计意图】

宝玉是红楼里的“男一号”,也是这个片段中出场频率最高、个性特点最鲜明的形象。课前,预习单中会请学生思考,如果用3—5个词去形容课文里的宝玉,你会写下哪些词,为什么?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

 

课上集中交流讨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宝玉的动作、语言理解人物特点,适当提供辅助材料。

5)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观看影视剧“放风筝”片段

2.给出拓展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里每一个人放的风筝都不一样,可为什么宝钗放的是七个大雁风筝,大螃蟹风筝给了三爷贾环,而宝玉放的是美人风筝,人物放飞的风筝有没有特别的意义?

3.布置作业

朗读本课会认读的字词。

借助情节链,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讲我们在大观园里看到的“红楼春趣”。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影视片段及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想了解《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作业检验学生是否能达到在字词、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理解方面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基本上是围绕着目标而制定的。

 

附:预习单

GPS

一颗柿子| 记录一件事

《我在小学教语文》当当、淘宝、京东均可购买点击“原文链接”优惠等着你
长按图片,遇见好书
编辑&审稿|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扫码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我在小学教语文):推荐:五下《红楼春趣》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