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变革,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思维导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之一,对于帮助人们建立系统的框架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并引导人们合理的联想。在数学教学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合理想象,理清并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重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
紧跟时代步伐,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在提示教师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数学思维,缺乏联想的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对自身教学进行了反思,探索,创新,发现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教学,思维导图的产生对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有很大裨益,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知识,对学生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英国记忆大师东尼·博赞发明的综合文字、符号和图像的思维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围绕某一中心主题充分利用符号和颜色,以关键文字为联结点,进行层级串联,可以不断向外延伸。思维导图的可以通过图片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对学生而言既新鲜感又有趣味性。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思考角度,已有知识等构建思维导图,在知识的梳理、归类中加深理解,进而巩固知识。
作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尝试着将其渗入到教学中,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让其充分地为学生的服务。
一、立足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平台。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学生学习知识也终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思维导图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实物,能够与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
例如,在教学《设计秋游方案》时,我立足生活中常见的秋游主题情境图图,以秋游图片为中心主题,展开教学,并开始思维导图的构建。在问答中,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外出游玩活动情境指出有哪些过程,活动中有哪些花费。如人员数量、路线、天气、门票的价钱、是否可以团购等等。相比文字叙述,围绕秋游展开的思维导图能够直观概括地将相关过程展现出来,色彩多变、线条清晰的思维导图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索的乐趣,为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整理,选择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立足题型分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常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个别学生却相对缺乏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的应用,不会举一反三,这也造成了解题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学中,我借助思维导图的力量将这些题型归类,更加便于学生找出它们的区别,提高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学生都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长×宽×2+长×高×2+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棱长×6”。可是,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可不能生搬硬套,死守框框,最好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如长方体房间粉刷墙壁,人们常识性的只会粉刷屋顶、前后、左右五个面;求长方体通风管的表面积、粉刷建筑物的柱子,只需计算四个面,等等。在相关的题型都了解并计算之后,我引导学生将这些题型归类。借助思维导图,围绕长方体的表面积实际应用这一中心主题,以计算的面的个数为关键词展开分类,向外发散。如计算冰箱、家具等的包装箱的表面积为一类;计算无盖的玻璃鱼缸至少需要多大的玻璃、一个抽屉至少需要多少木板、游泳池铺防水膜等为一类;长方体的柱子贴广告等等。多彩的思维导图远看是一张照片,近看却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思维导图以其直观、简洁的外观帮助加深学生对这类题型的印象,进而灵活的应用知识。同时,围绕主题归纳总结的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实例,培养学生迁移能力,鼓励其多方面分析、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鼓励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对于稍困难的数学问题就想放弃。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还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学生们遇到这样一题“光明超市开展促销活动,买一箱牛奶(24盒)44元,送一盒;同样的牛奶,晨光超市的促销方法是10盒18.8元。哪一家的价格更便宜?”在阅卷中,我仿佛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火花的绽放。一部分同学的解题思路是比较单价;一部分同学的思路是选择相同的牛奶数量通过计算比较总价。学生们在计算单价、总价的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算术法,方程法,还有拼凑的。方法的多样性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我迫不及待地想让他们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路。因此在讲解时,我借助思维导图,以这一题目为中心主题,以“比较单价”、“相同数量比总价”为关键词,引导他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求异、创新。最后根据学生们反馈的计算过程对应到思维导图中。借助思维导图,很方便学生们分享它们的解题思路,答题过程。一道题多种解法,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与复习相连,培养学生知识重组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看到了创新的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我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学习,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动手画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重组能力。
例如,在复习《分数加减法》这一单元时,我围绕分数加减法这个中心点展开构建导图,逐一展开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与小数互化,相关的知识点如同烟花散开。这样的图示相比纯粹的文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有条理。同时,在我的启发和影响下,学生对单元的复习也尝试画思维导图。学生们能够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梳理知识过程中,学生不仅帮助自己对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新旧知识的重组让他们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区别。如,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班级就有学生围绕通分这一这一知识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丰富起来,有条理的将知识展现出来。倍数关系,最小公分母是较大数;互质关系,最小公分母是它们的乘积;不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可以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出最小公分母。还有同学在图上空白的地方举例说明,有知识点,有例题,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归纳重组能力。同时,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与同学分享、比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阶段学习中的优势和短板,进而及时查漏补缺,而且分享交流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们增进情感,提高交流合作能力,思维导图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为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维导图的活学活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构建导图的过程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这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推动作用,有助于加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的来说,在工作中,我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发现其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需要教育工作者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教学,积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