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在写作教学部分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变化,以往独立呈现的“中小学“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论文”与“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板块。但写作教学在“新课标”教学论文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渗透进了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写作类型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段要求部分延续了以往“三大文类+实用文”、缩写、扩写和改写的具体要求;第二,新增的任务群写作可划分为学习性写作、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以及创意性写作四种不同类型。基于上述变化,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需要遵循如下原则:一基于具体的情境任务,真实地教;二区分不同的写作类型,规范地教;三充分使用教材资源,灵活地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论文(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可持续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新旧课标在前言、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评价建议等部分均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写作教学方面,“新课标”在学段要求中将“写作”与“口语交际”合并成为“表达与交流”。这样一来,部分教师就产生了对“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写作教学的疑惑,如“新课标里写作板块没有了,写作教学不再重要了吗?”。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拟探讨写作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的内容表现,对比新旧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显著变化,提出“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写作教学消失了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隐去了单独的写作教学板块,将写作教学纳入了“表达与交流”这个内容更加统整的教学板块之中。解读“新课标”我们会发现,写作教学不但没有从课标中消失,反而更加全面地渗入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学段要求中,“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板块分别对四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例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其余三个学段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学生写作能力更为高阶的要求。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重大革新,新增了六个贯穿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无论是基础型、发展型还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都将写作作为了其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例,它在第三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用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学业质量是“新课标”论文的新增内容,依据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其中包含对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提供了基本依据。例如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就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主动梳理、记录可供借鉴的语言运用示例,比较其异同,积极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写作实践中;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写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撰写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活动总结。”

“新课标”除了在以上三个部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之外,还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评价建议等部分多处涉及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写作教学在整个“新课标”中体现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