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研究中选题的基本类型
李爱霞,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一、中小学课题研究选题分析的必要性
1. 为教研组课题研究选题提供思考的方向
中小学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 很多教师想开展课题研究但不知道可以研究些什么, 哪些问题和内容可以被研究, 即不知从何下手。而课题研究选题类型的分析为教研组教师打开了选题的思路, 为教研组课题研究选题提供了方向。
2. 为教研组课题研究拟题提供参考范例
很多教研组教师没有学习过课题研究拟题的方法, 不知道如何科学准确地运用概念去拟定标题, 或者不知道课题研究标题的表述方式该是怎样的。而分析课题研究选题类型的过程, 可以为教师拟定研究标题提供参考范例。
3. 消除教研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惧感
由于缺少课题研究的经验, 很多教研组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事, 是很困难甚至是高不可攀的, 故对课题研究存在强烈的畏惧心理。而当培训者将研究选题以类型化的方式呈现时, 教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了解到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值得研究,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畏惧感。
4. 促使教研组教师全面、系统反思学科教学问题
通过观察与访谈, 笔者发现很多教研组教师之前对于学科课题研究选题的认识很狭窄, 往往只知道一些诸如阅读、自主学习、识字教学等课题研究的老话题, 却忽略了学科日常教学中真实存在的大量问题, 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提出的新的实践问题。因而, 教研组课题研究选题的分类可以促使教师对于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反思。

二、中小学课题研究选题的基本类型
经过反复研讨交流, 我们将教研组课题研究选题分为十一种类型, 并以“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1-2017年立项课题”为例加以分析阐释。
1. 学科教学本质探索类
受应试思维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以应试为导向、以成绩为标准去衡量教学效果, 学生考得好即是出色完成了学科教学任务。在此标准下, 许多文史政学科被简化为知识的记忆, 而非观念、理性、情感等内化于一个学生身上的品质;许多理科被简化为用套路来解题, 为解题而解题, 而非真正解决问题、训练思维。显然, 这种评价标准和教学方式是狭隘的, 上述问题也正是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和扭转的。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深入, 许多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身所教学科的本质与教育价值, 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加以探索, 由此产生了学科本质探索类的课题。例如, 通过深度访谈和长期课题追踪, 笔者了解到“中学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是某校中学历史教研组在深入思考以下问题基础上形成的:历史学科的本质是什么?仅仅是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吗?显然不是。中学历史组教师认为,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性, 让学生以史为鉴, 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等等。此类选题还有“基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研究与实践”“中学政治课基于价值观教育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研究”等。
2. 学科教学难题解决类
中小学每个学科教学中都会存在一些难题, 这些难题的成因复杂多样, 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些学科教学难题是困扰教师们的棘手问题, 也是重点问题。例如, “基于常规课堂教学中的中学生个性化写作困难成因及对策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 正是中学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学科教学难题的研究。教研组教师认为, 很多孩子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化表达。一方面, 孩子生活与内心体验匮乏, 很多孩子沉溺在自我的世界里, 缺乏对于身边人、事和物的体验, 很多孩子整日陷在各种学习、辅导之中, 被动学习和生活, 缺少自主体验的经历;另一方面, 长期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 很多孩子作文套路化明显, 千篇一律、缺少真实体验和个性化表达。此外, 很多教师作文教学方法不当, 重视教给孩子一些写作方法、技巧、套路, 而忽视对于孩子内心体验和个性化表达风格的挖掘和培养。据此, 语文教研组提出这一课题, 旨在探索一些有效方法、策略来解决这一难题。
3. 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类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1]为了反思与理清某一教学活动过程与方式, 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 便于教师进行规范教学, 教研组教师可以探索基于某一教学活动过程与方式的学科教学模式, 由此形成课题研究的选题。例如, “化学学科促进学生深入思维的连续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中地理‘图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背景下‘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英语语感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等。
4. 学科教学内容及方法类
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 我国每一门学科在基础教育领域都形成了一定的内容结构体系, 学科教学内容被组织编排为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若干模块、单元等, 学科教学内容知识被划分为若干个领域。学科教学的各个领域、模块等, 具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而, 学科内某一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方法、何种策略进行教学更为有效, 这也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 “探索空间与图形领域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过程的研究”“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以探究式教学促进小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行动研究”。
5. 学科课堂教学技能类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教学技能不仅是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 还蕴含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认知等。教研组可以针对本校本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某些技能的欠缺或不足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来促进学科教师改善其教学技能, 转变教学观念。例如,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有效倾听的行动研究”等。这里要指出的是, 教研组教师在课题选题和研究中, 要深入思考某一教学技能对于学科的适用性, 以及这一教学技能背后蕴含的教育观念、教学心理过程机制等。
6. 理论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类
随着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 很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 对教育心理学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理论充满兴趣, 但对于如何在自身学科教学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却是模糊不清的。因而, 有些教师通过课题来研究如何将教育心理学中的某一或某些理论应用到学科教学实践中, 提高学科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 “基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实证研究”等。
7. 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类
新课改强调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反思自身学科学习特点的基础上, 许多教师开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例如“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笔者多次参与“基于思想政治课的高中生处理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讨活动, 在陈述选题缘由时, 课题负责人谈到, 高中政治课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便是阅读大量的时事、图片等资料信息, 面对这些繁杂的材料, 学生必须具备有效查找、分析、提取、整合、提炼和输出信息的能力, 即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培养学生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 便成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8. 学科教学新理念及方法类
近几年, 随着课程教学资源扩大、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以及对学科教学本质等更加深刻的认识, 各个学科教学开始出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 这些新理念、新方法成为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也成为教研组课题研究选题的又一类型。在语文学科教学方面, 更加注重课外阅读资源的扩大, 注重一种整体阅读的方式与思维, 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和综合概括能力, 由此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体阅读与教学等, 成为语文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又一选题来源。例如, “小学主题阅读课程深化实践研究”“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读写用一体实施的研究”“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9.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类
2014年, 教育部提出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中, 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有学者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某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感悟该学科的核心思想与方法, 从而形成必备的学科观念、学科能力, 并掌握学科本质”[2]。有学者认为,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 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3]。可以看到, “学科核心素养”较“核心素养”更强调学科的特性, 强调某一学科要培养学生哪些学科观念、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而, 很多中小学教师开始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实践, 由此产生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类选题,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方式和策略, 或者在某一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 “基于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养成的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物理教学‘做中学’教学模式及其对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关键问题的案例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方式实践研究”。
1 0. 学科教学资源开发类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教育发生重大变革,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课程教学资源的扩大,学科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 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 学校与教师开始寻找与开发各种学科课程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开阔视野、实践创新、自主合作, 促进学生更广泛、深入、创新和生动地学习, 由此形成学科教学资源开发类选题。其一, 课外阅读资源运用的研究, 例如,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整合研究”“借助原版阅读, 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思维品质”。其二, 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场馆资源利用的研究, 例如, “基于中国科学技术馆资源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其三,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例如, “微课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习型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1 1.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类
2015年7月, 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 (修订) 》 (京教基二[2015]12号) , 明确提出“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强调实践性、探究性,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创新视野, 成为教育深综改时代的焦点话题”[4]。教育科研关注教育教学前沿, 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探索性等特点,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教研组课题研究又一新的选题方向。例如,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例研究”“基于‘读-行-写’一体化的小学语文专题实践活动研究”。
教研组课题研究各种类型选题都应关注学科本质和学科核心素养;中小学教研组各种类型选题都应从学科教学问题出发;中小学教研组研究选题基本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 各种选题类型之间紧密联系又存在交叉。这种类型的分析是从实践操作角度考虑进行的划分, 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