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落地,昭示着“十四五”教育改革的开局。在这新的时期,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要能从新的维度入手,来进行深刻的教育反思,从而把传统的教育,升级为当下的教育,并积极探索未来的教育!身处历史的变革期,作为一名小小的教师,该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积极争取正向发展呢?面对双减之后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疫情期间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我们有必要珍惜这一次难得的危机,在应对危险的同时,抓住课题申报的机遇,大大提高课题申请的通过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变化,三种表现形式和两重核心思想”。

图片

1.一个核心变化

在双减之后,时空变化是最为核心的变化。虽然,双减政策仅是对作业管理和校外作业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但却彻底的将教育划分为校内和校外,在时空场域上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割裂,配合游戏管理、作业管理、手机管理,加强教育管理等相关的政策,真正让教育留在了校内,让学习留在了校内,切实把学生校外的发展空间开辟了出来,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从双减之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学校的教育任务越来越重,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师生双方都必须把学习完全压制在校内的时空场域之内,坚决不能将学习留到校外。这种严格的规定,让校内教育独立成一个隔绝于社会的单独时空场域,师生之间单独相处的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相比之下,校外的时空场域则变得更为开放,学生需要在走出校门后,积极参与到各类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去,拥抱新时代,拥抱新生活,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在更开放的场域中进行学习,收获体悟,实现成长。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校内和校外已经彻底成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我们进行课题申报的时候,必须要从时空上明确这一核心变化,并充分尊重变化,从变化中来寻找切口,改变观念,形成更优质的教改课题。

2.三种表现形式

在双减政策之下,课题申报离不开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是近期申报的热门,也是通过的热点。首先,是作业设计形式。在双减之下,各学科都在积极谋求提质减量的作业设计新方式,构建多元作业形式体系,也成为有效响应双减政策的主要成就之一。在政策要求、学校管理以及社会诉求的多重干预下,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作业设计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形成更富创新性的作业表现形式。

其次,是校内课后服务形式。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呈现,为学校开展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教育实验提供了新的平台。如何利用这短短的时空缝隙,构建出更具特色的校本育人活动,也是考验各学科教师和各个学校的重大难题,更是成功立项的重要节点。

最后,五育并举形式的重要性也不应被忽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五育并举的重要性,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将五育并举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因此,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把五育并举融入到双减政策落地之中,构建出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新体系,也是能够成功立项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3.两重核心思想

一是,师生平等的思想。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绝对独立的校内时空场域之中,彼此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沟通、交流和协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形成恶性的教育循环,就必须要让学生和教师平等相处,能够平等对话、平等评价、平等互动和平等协作。在各学科的教改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将传统的生本思想,升级为师生平等的核心思想,要从师生平等的角度来选题、破题,来找到有益于立项的好方向,好思路和好方法。

二是,家庭教育思想。在双减政策之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并不强的联系变得愈发薄弱,如何重构家庭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教育专家,教育主力军和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应当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各学科教师也可以尝试从家庭教育重构的视角切入,把学校教学经验与家庭教学需求结合在一起,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专业的建议,从而解决家庭教育这一社会难题。这种以己之长就彼之短的立项思路,无疑将凸显教师的专业性,体现课题的专业价值。

综上所述,在双减之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课题的申请通过率,就必须要主动关注双减所带来的“一个变化,三种表现形式和两重核心思想”,进而结合自己的学科、自身的定位和自己的风格,找到合理的选题,明确具体方向,进而切实抓住重点,找到切口,形成吸引眼球的优质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确保自己的课题能够脱颖而出,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