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人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会写“能、桌、味、买”4个字。
2. 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行文特点。
学习流程:
一、“糕”字导入,引出“千人糕”
1. 猜测“糕”的音和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猜读“糕”字的音和义。
2. 用“糕”字组多词,引出课题“千人糕”。
(1)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
(2)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图片,启发学生用“糕”字组词,巩固“糕”字。(绿豆糕、雪糕、椰汁红豆糕、三色蒸糕、红糖发糕、桂花糕、福寿糕、椰子糕、灯芯糕。)
(3)引出课题“千人糕”。
3. 提出问题:什么是“千人糕”?
(1)学生再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
(2)导入:是啊,到底什么是千人糕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糕”字导入,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提出问题。借助多张糕点的图片,丰富学生对“糕”的意义的理解,并通过生字的反复再现,巩固“糕”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巧识生字,初步解疑
1.初读课文,巧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读课文
(2) 正确认读多音字:好种的应
(3) 在语境中识记、理解生字词,读好难句。
句子1: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粉糖)
句子2: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在语境中读准生字字音,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识记:甘蔗、甜菜、糖)
句子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读好长句)
(4) 一字组多词:如
糕:蛋糕 雪糕 糕点
粉:面粉 粉丝 粉笔
蔗:甘蔗 蔗糖 蔗农
劳:劳动 勤劳 疲劳
2.读后解疑
从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中初步解疑——“什么是千人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经验、图文结合、一字组多词等方法理解、积累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取信息解决疑问。

三、默读发现课文行文特点
1. 默读课文:分别画出爸爸和孩子说的话。
2. 再读课文,读中进一步感受本文以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为主的行文特点。
【设计意图】:巩固默读方法,在默读与朗读中发现课文行文特点:以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为主,推动事件情节的发展。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在田字格内板书“能”“桌”“味”“买”四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针对学生指出的易错笔画,进行范写,再次提示书写要点:
能:第三笔是竖,不能写成撇;右边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桌:上窄下宽,第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木”占下格。
味: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边是“未”,不要写成“末”。
买:注意下面“头”的三点位置及大小的不同之处。
3.学生练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买”四个字的书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
(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他是怎样写的。
(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的建议。
5.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分析,立足难点思考书写方法,提升写字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小结,课外收集
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品读课文。
2.课外实践: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可以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普通的“米糕”也来之不易。
【设计意图】:借助家庭资源展开拓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米糕的制作经过,为下节课理解“千人糕经过千万人的劳动”做铺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读好对话,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
2. 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借助插图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适度拓展延伸,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 能够写好“具、甘、甜、菜劳” 5个字。
学习流程:
一、聚焦第一组对话,发现认知冲突
1. 读课文1-5自然段(第一组对话),发现爸爸和孩子对“千人糕”的不同态度。
2. 抓住重点词语“好奇”“特别”“急忙”“笑了”,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情感的变化。
3. 在语境中理解“特别”的不同含义。
重点句指导:
(1)“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这是孩子第一次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产生的疑问,说明孩子对“千人糕”阳很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教师通过反馈评价指引学生读,如:“你读出了好问。”“读中感受到你对千人糕很感兴趣。”“这样读,说明你想弄明白什么是千人糕。”非让学生知道有疑问,想弄明白就是“好奇”。最后让学生读出好奇的语气。
(2)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两个句子是孩子听爸爸解释什么是千人糕和看到米糕后,心里进一步产生的疑向。第一句朗读时语气相对平和,第二句朗读时语气要相对强烈一些。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两个“特别”。第句中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读出重音,且语速稍慢,第二句中的“特别”在句中是与众不同的意思,可和第一一个 “特别”比较着读。
(3)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朗读时要注意提示语“笑了”,以及句中的语气词“嘛”。孩子为什么会笑?原来孩子尝了爸爸所说的千人糕后,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以前吃过的米糕而已,太普通了。“嘛”后面是感叹号,语气要上扬点儿。指导学生要把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发现孩子和爸爸对“千人糕”的不同认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情感的变化。
二、聚焦第三组对话,发现孩子态度的转变
1. 品读孩子的话,发现孩子态度的转变。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抓住“仔细想了想”“的确”两个词语以及句子最后的感叹号,读出孩子恍然大悟后心服口服的语气。
2.从孩子前后态度的对比中产生新问题:米糕是怎么做成的?爸爸为什么把普通的米糕称为“千人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的确”的意思,体会孩子的情感,引发对新问题的探究。
三、学习第二组对话(6-9自然段),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1.学生默读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义。
(1)了解生产米所需的劳动。
①从标点符号引人:在第八自然段中,有个省略号,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
②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
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想象一边说说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
④提问:种稻子所需要的种子、农具、肥料、农药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又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⑤提问:了解了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什么?
(2) 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①出示“熬糖”图片,指导学生现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巩固、理解生字“熬”。理解“熬”指的是长时间地煮。
③出示甜菜、甘蔗图,认识两种植物。学生认读由生字菜”和“蔗”拓展的词语“菜地、菜市”“蔗糖、蔗农”。
④学生交流: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
(3)小结。
提问: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师生从制作工序、参与人员、辛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小结。
3. 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圈画出“就算……还得……又……”
②对照插图,说一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
4.指导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读好“爸爸”说的话。
①引导学生想象爸爸说话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情。
②思考:块普普通通的米糕, 需要经过那么多人、那么复杂的劳动才能做成,在朗读第八、九自然段时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先练读,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运用提取主要信息、图文结合、边默读边思考、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千人糕”来之不易。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具、甘、甜、菜、劳”,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教师范写,提醒书写要点:
“具”:里面的三个短横距离均等,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甘”:居于田字格的中央,左竖从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右竖从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形成一种开合呼应关系。
“甜”: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
“菜”:“艹”的横要写得稍长一点儿,下面“采”的横要紧靠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
“劳”: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
3.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针对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议和讲解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书写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交流,自主练写,自主修正。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经过什多人的劳动。
2.引导学生了解一件普通衣服的由来。①出示“种棉花、摘棉花、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销售”的图片。②借助图片,议一议:一件普通的衣服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做成?
3.小结:回家后,可以和大人一起说说制作衣服的劳动过程。让我们记住,这些劳动成果的背后,是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珍惜这些劳动成果就是尊重这些了不起的劳动者的表现。
4.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你还能再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用的文具等),说一说这些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
5.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很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才有了“千人糕”“千人笔”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设计意图】:由“千人糕”向生活中其他劳动成果延伸,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