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主题活动,旨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指以一门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取一个中心主题,围绕该中心主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对所指向的共同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设计的教学活动。
主题的确定是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起点;主题还是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桥梁。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地方资源,参考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将学科与生活、学科与学科进行有效结合。
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特别强调,传统文化课程需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整体设计。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也确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
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端午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和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两篇课文中都有所涉及,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确立了“跟着节日去探究——端午节”这一主题,旨在以端午节为载体,架设学生与知识的桥梁,畅通学科与生活的通道,在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传统习俗活动的深入挖掘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跨学科要坚持学科立场,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尤其要以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主干,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任务、项目或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张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功能。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跟着节日去探究——端午节”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包含语文学科,还涉及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
“跟着节日去探究——端午节”将“粽子”作为切入点,在小学生实践体验中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小学生人文底蕴、学会生存、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
同时,该主题教学着力培养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劳动学科关于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素养;英语学科的文化意识;艺术学科的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将上述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整合,可以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包粽子等劳动技能,在活动实践中提高听力及口语沟通的能力;学生运用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对端午节进行创意制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
跨学科主题教学以学习任务为动力激发机制,转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性教学形态,探索任务型、项目化、主题式和问题解决等综合教学方式,更多地体现做中学、悟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学习过程中落实育人方式改革。
任务驱动能够帮助教师进行知识整合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从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跨学科的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方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跟着节日去探究——端午节”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着力整合端午节相关知识,将语文与多个学科进行结合,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按照“学习——实践——创新”三步走,由易到难,将任务进行分解。
1. 竞赛活动学习知识
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活动来展开。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第一项任务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置较低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在班上举行竞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各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抢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端午节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2. 亲自体验实践感受
跨学科主题教学强调学科融合,并将语文课和劳动课相结合,让学生参加包粽子的实践活动;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写包粽子的日记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粽子品尝活动让学生在家制作粽子,然后在家分享。为此,我们发动全员参与,并在班上举行展示活动,旨在加强学生间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
3. 书画展示创新发展
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沿着综合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路径,挖掘端午节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为此,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项参与,也可以参与到创意实践活动之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融合育人。
通过前面的活动设计,学生已经对端午节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笔者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比较端午节与其他传统节日的异同,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海报、图画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的意愿,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因此,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应围绕学生的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展开。
1. 多元评价,重视过程发展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明确每部分的评价要求,并通过学生的活动记录表、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记录、实践成果来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情感等方面评价。
在“跟着节日去探究——端午节”中,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搜集资料、包粽子实践成果、设计制作、团队协作、情感观念等方面。
在粽子分享展示活动中,教师可以评选粽子之最,以此评价学生成果,给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创意端午节征集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展示;在比较中,教师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展示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继续参加类似活动的兴趣。
2. 总结反思,强调持续跟进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开展,凸显出了跨学科教学的优势。教师可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转变原有教育观念,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跨学科知识,关注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思考,培养综合素质。
在“跟着节日去探究——端午节”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挖掘端午节背后的教育价值,从学生的教材、生活出发,明确主题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出了课程整体育人的价值。
在端午节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在主题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对其他传统节日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进而为下一次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作了有力的铺垫。
图片
图片
撰文丨陈昀(广安区东方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