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很普通的常态课,但是上完后我对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触特别深,故作此次教学反思。

《一块奶酪》是部编版三上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课前导读要求完成这样的问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说说你喜不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

课前看了好几个课件都不是特别满意,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得孩子们自己试着学习,所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森林王国要选举“森林好公民”,蟋蟀部落推选的是青头,那么,蚂蚁部落会推选谁呢,蚂蚁部落意见不一,所以今天有劳大家来当大众评审团,评一评谁能当选“森林好公民”。

话音一落孩子们就来了兴致,因为今天的决定权在他们手里。于是我开始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了解故事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排一排,连一连:为课文插图排序,并按照故事先后顺序连起来。

3.讲一讲:按照图片顺序简要讲述故事。

这一任务孩子们轻而易举完成,并且讲得绘声绘色。不知道是这节课我带了“奖学金”的奖品的功劳还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总之,他们学得很开心。

活动二:走近队长

1.读一读:师生对读课文,读出蚂蚁队长的言行气质。

2.评一评:你为蚂蚁队长的言行打几分?(1-10分)

3.说一说:说说你的打分理由。

这个任务将课堂推到了高潮,一方面,孩子们很喜欢读队长言行的句子,仿佛自己就是蚂蚁队长,尤其是对队长语言的模仿极为活泼有趣;另一方面,孩子们为蚂蚁队长打分有高有底,并且有理有据,真正执行了他们“大众评审团”的权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是给蚂蚁队长打高分的还是低分的,都足以见得孩子们的思辨能力。例如打高分者这样评价蚂蚁队长:公平公正、爱护幼小、遵守纪律、说到做到、爱惜粮食……打低分者这样评价它:动了邪念、有独吞心理、太过苛刻等。一个饱满的蚂蚁队长立在他们脑海中,这胜过老师的唠叨和说教。

最终,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蚂蚁队长光荣地被推选为“森林好公民”。

活动三:写颁奖词

他们从来没有写过颁奖词,但是我们班每天都会用夸夸贴匿名夸一个人,所以,我就让他们用夸同学的方式来给蚂蚁队长写颁奖词。此时距离下课还有十分左右,所以,给足了每个人时间让他们来写,结果挺令我惊喜的。如“蚂蚁队长,你真是森林好公民,虽然你动了偷嘴的念头,但是你能抵住诱惑,爱护弱小,真不亏是大家的好队长。”“蚂蚁队长,你当选为森林好公民,名副其实,你公平公正、遵守纪律的行为值得我学习。”“蚂蚁队长,很高兴你被选为蚂蚁队长,当没有小伙伴看见你时,你都没有吃掉那块奶酪渣,你的这份毅力让我佩服。”……

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分享了自己的颁奖词。至此,回头一看,课前导读的问题已经一一落实。

末了,我说“本次搬运粮食过程中有没有人受( )?”学生异口同声“处罚”。他们注意到了“处”这个多音字,很快学生互相解答,我再问“相反,还有人受到了( )”,他们再次齐答“奖励”。因为他们中有一些人得到了神秘的“奖学金”,而且小蚂蚁和蚂蚁队长都被奖励了。很显然,他们知道了这是一对反义词。

课后,我也为这节课感到欣慰,因为这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是他们带着我走,而不是我牵着他们走,他们主动学习,有兴趣地学习,轻松快乐地学习,我也轻松地引导,可以说好像看到了常态课的模样。

这得益于本节课创设的一个大情境:推选“森林好公民”。三个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层层递进,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