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五单元大单元设计思路
原创 蒲乐洋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4-04-20 00:02 北京
单元整体解读
四下第五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人文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和孩子们观赏自然风光和历史名胜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品读描写祖国胜景的游记也能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文字中遍览奇观和名胜,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川、探索世界的欲望。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课文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巴金的《海上日出》,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是绝佳范本。
从单元选文和学习任务定位来看,这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而且阅读与表达是紧密结合的。统编版教材中的习作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都是一致的,体现的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思想。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共同的关键词是“顺序”。阅读课文时,要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物的,习作时,要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按一定的顺序表达,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总览部编教材中文章表达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按时间顺序:在写景类课文中,比如三上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是怎样的;《火烧云》我们除了读到火烧元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也渗透过云来前,云来时,云走后;四上第一单元,学习《观潮》我们不仅边读边想象画面,也梳理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类文章,比如四上第四单元,通过神话故事,了解怎么用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
3、按空间地点的转移:本单元。
4、按事情的类别和方面:如物体的色彩、形态、用途和性能,人物的多方面特点。
在教材中涉及到“表达顺序”这一要素的具体要求如下:
册序
单元
涉及到的“表达顺序”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三单元
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口语交际)
时间顺序

第六单元
按顺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口语交际)
发展顺序
二下
第四单元
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
时间顺序
三上
第六单元
习作时候,围绕一个意思写
逻辑顺序
三下
第四单元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时间、发展顺序
四上
第六单元
记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时间、发展顺序
四下
第五单元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地点顺序
四下
第六单元
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发展顺序
五上
第七单元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发展顺序
综上表格,从口头表达到习作,按顺序表达始终是语文学习要发展的基本思维逻辑,从把事情按顺序说清楚,到写清楚;从把一项活动写清楚,到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专门练习按地点顺序来表达的单元。
深入研究本单元,我们要追问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按一定顺序写景物?“一定的顺序”“游览的顺序”指的是什么样的顺序?怎样才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或“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强调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实际上是强调清晰的思维逻辑。思路清晰,表达才能有条不紊,写出来的文字才会给读者带来流畅的阅读体验。“一定的顺序”与“游览的顺序”是不是一回事呢?有联系,也有区别。“游览的顺序”,强调了时间上的先后,地点的转换同时是时间线上的向前推移,这个顺序是对一次真实的游览经历的“复现”。
“一定的顺序”,可以有清晰的时间线,也可以没有,仅仅是空间上的“有序”组合,或者是对自己不同情况下与同一处景物相遇的有序描写。简单地讲,“游览的顺序”就是“移步换景”,而“一定的顺序”既包括了“移步换景”,还有其他的顺序。
读一读教材中的四篇选文,我们就会发现,《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都是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描写的,《海上日出》整篇文章的描写顺序,要稍微复杂一些。《海上日出》所写景观,是作者在同一个地点位置上观察欣赏到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出的景象在不断发生变化。课文中集中展现日出景象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是二三自然段;四五自然段并不是承接二三自然段,按照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描写看到的景象,而是补充不同的情况下(天边有微云和有很厚的黑云两种)太阳升上来后的不同景象。再来看看最后一个追问。这个追问,关联的是单元学习最重要的目标。知道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或“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并不就能自动化地做到按“一定的顺序”或“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生活的经验、表达训练目标的自我认识和清晰的叙述思路作为基础。
大单元设计构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实施的路径则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单元设计力求以融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关联的思想对教材单元内的学习材料、学习内容进行联结,形成整体规划,凸显整体性、综合性;创设整体学习情境,具体学习活动,凸显“实践性”,使学生在整体情境、具体活动任务中实践、习得、反思、发展。
梳理整个单元编排的内容和练习,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读写训练目标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游记就是记录分享游览是所见所闻所思的文章。
2.“移步换景”是游记的一般写作顺序,也有按景物变化顺序描写的。
3.连绵词的特点。
学生将理解(U):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可以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2.细腻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学生将能够(D):
1.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3.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4.积累连绵词。
上述读写训练目标中,词语理解和积累目标属于常规性目标,不独属于这一主题和内容单元。这个单元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是聚焦于写作的,并强调读写结合。也就是要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顺序体现了条理性,按照一定顺序可以把景物写得更清楚
教材为达成这一概念性理解提供的主题情境,也就是学习境遇,是有关游览胜景主题的,也就是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游览经历,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基于这样的学习境遇,促成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务就可以设计为:
举行一场 “游侠”评选会,评选出最吸引人的游记。
比赛内容和形式:撰写一篇游记,画出游览路线图。
比赛评价标准:
1.最佳游览文章评价标准:
(1)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
(2)使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加自然。
(3)突出了主要景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去游览一番的强烈愿望。
2.最佳游览路线图评价标准:
(1)示意图要有方向指示。
(2)文字简洁清晰。
(3)要有至少3处景点展示。
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需要进行子任务的设计:
子任务一:“游侠”试练场。
1.交流自己游览过的地方,把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列在笔记本上:
2.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地方,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来整理分享。
3.发布核心任务。
4.尝试习作
子任务二:“游侠”练功坊
1.从精读课文中学按一定顺序写景物。
2.在初试身手中练习表达。
3.在习作例文中继续体会。
子任务三: “游侠”遴选会。
1.讨论制订评选方案。
2.独立完成习作
3.分工做准备。
4.举行比赛。
5.颁奖和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