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泛舟游湖的即兴抒情之词,入选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第三篇。词中描述了月下洞庭湖的潋滟之美,将宏大的天地、人生的理想虚实交叠吟咏,意境优美,意蕴丰厚,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词人因人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被此地的秋景、明月、湖水深深吸引,在洞庭秋景的美中传递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含而不露地表现出被抛掷久远、无法兼济天下的失落。这种“钻木取火”式抒情是本首词的偏性特征,也是写景抒情诗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拟从张孝祥情感的矛盾切入,引导学生对其写景抒情的精致、含蓄、醇厚的特性细加鉴赏。
学情分析:
学生对开放景物的描写并不陌生,但对景物与情感、个人生命的体悟还是比较生疏,对曲折情脉的营构,留白结构的创设,更是比较肤浅。因此,这些地方应是教学的攻坚处。
教学目标:
1.在意象“扁舟”“月”中,感受洞庭湖的潋滟纯澈之美,体味作者写情抒情的精致性,含蓄性。(重点)
2.从失落—— 孤高—— 洒脱的情脉中,把握作者幽微的内心情致。(难点)
教学方法:
1.矛盾开掘法。从词中显在的“悠然”“孤独”矛盾入手,品悟张孝祥情感变化及具体体现,增强学生对文章情脉的感知。
2.还原比较法。通过情境还原、历史还原,品析词中“着我扁舟一叶”“孤光自照”“不知今夕何夕”与苏轼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流程:
一、诗词导入:
师:同学们,关于洞庭湖的诗句,你们知道多少?(或今天我们以洞庭湖为主题,以飞花令的形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句。)
明确: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屈原笔下木叶潇潇的洞庭湖;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这是李白笔下水天相接、高远无边的洞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孟浩然笔下辽阔浩渺的洞庭湖。
师:那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是怎样的?在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诗画中国》的拍摄组一起走进洞庭湖,品悟作者情怀。
二、读失落之意
1.初读
我们跟随拍摄组来到洞庭湖,眼前的景确实如张孝祥所写那样,大家不约而同吟诵起本词。
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全词。(音频或视频)
2.启思
读完后,你认为哪一个字或词最能表达当年张孝祥的心情。(或如果再现当年张孝祥的情感,你认为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游洞庭湖的)
明确:“孤”。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扁舟”是命运坎坷的意象,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就是用“扁舟”的意象表现漂泊的愁苦。“扁舟”有着隐遁超脱、绝处逢生等意蕴特征,代表着积极的、悠然的、旷达的氛围。在茫茫洞庭湖湖面,我一人泛着孤舟欣赏着美景。同时,“三万”与“一叶”相对,在远大浩渺的空间中我如此渺小,我是孤独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购买价格:2.98元
  • VIP会员用户购买价格:免费
  • 永久会员用户购买价格:免费推荐
VIP会员免费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