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
人文主题:亲情之爱
篇目:《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两则》
《秋天的怀念》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感悟生命。情感表达深沉含蓄。
《散步》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感悟生命的延续。情感表达舒缓含蓄。
《散文诗二首》不同的构思和语言风格,主题都表达母爱。情感表达活泼直接。
语文要素: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上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二)课程标准
【阅读与鉴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与交流】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和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教学提示: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学习质量: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作品中的重要语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三)基本问题
1.如何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读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如何通过品析关键词句,理解文本表达的丰富情感。
二、单元设计框架
三、课时设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语气。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交流初读感受。
学习过程:
任务一 朗读·感知
1.《秋天的怀念》抽取了一些生活情景片段,但彼此之间却稍有节奏的的变化。请朗读课文,仔细揣摩语气,说一说文中叙述了哪些生活情景,又分别应以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链接课后练习第5题,以第1段和第3段作教学示范,其他段让学生自主完成。)
参考示例:第1段:作者瘫痪后自暴自弃母亲忍痛安慰,在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强忍悲痛、好语相劝,语气激烈急促、低沉;
第3段:我勉强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在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2.《散步》记叙了一家人散步的平凡琐事,但叙事中有波澜,引人入胜。请你朗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并思考每一部分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第1段 | 起因 |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
出现矛盾 | ||
解决矛盾 | ||
结局 |
(教师以人物对话为典型材料,指导学生感受语气,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任务二 初读·感悟
1.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两篇文章,你分别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示例:
《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
《散步》表达了作者对尊老爱幼、生命感慨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刻认识。
任务三 迁移·运用
1.自由朗读《散文诗二首》,复述文章主要事件,并说明每个部分的语气朗读有哪些不同?并说说你读出怎样的情感?
《金色花》通过描绘一个神奇的儿童与其母亲之间的互动,如“捉迷藏”般的场景,展现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首诗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他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从而生动地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母爱的赞美。
《荷叶母亲》则通过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深切感受和赞美。这首诗通过雨打荷叶、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隐喻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和关爱,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作业设计:
任选一篇喜爱的文章,录制音频文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深入朗读文章细节,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读出作者情感。
学习过程:
任务一 发现·品读
《秋天的怀念》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感染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以下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链接课后习题3)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露出央求般的神色。
教师朗读指导:
1.朗读速度是影响朗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较为丰富,因此朗读速度应当随之变化。总体来说,应以中速偏慢的速度进行朗读,以充分展现文本中的情感细腻之处。
2.语音语调是传达文本情感的重要手段。在《秋天的怀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清晰、自然的语音进行朗读,避免过于夸张或做作。(2)根据文本内容调整语音的音量和音调,如母亲安慰“我”时,应使用柔和的语音;当“我”暂时忘却痛苦时,应使用明亮的语音。
(3)注意语言的流畅性,避免出现过多的停顿或结巴.
3.恰当的停顿和重音能够突出文本的重点和情感。在《秋天的怀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文本内容确定停顿的位置和时间,如在表现作者懊悔、悲痛等情感时,可以适当延长停顿时间。
(2)通过重音来强调文本中的关键词汇或语句,如“母亲快不行了”中的“快”可以加重语气,以突出作者的焦虑和担忧。
4.情感表达是朗读的核心所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史铁生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病重期间对自己的关爱,表达了对母爱的怀念和感激。因此,朗读者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传达这种情感:
(1)在朗读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情感,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2)通过自己的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手段,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3)在表现作者的情感时,要注重细节处理和形象塑造。例如,在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时,可以通过温柔、亲切的语言和细微的动作来刻画母亲的形象;在表现作者懊悔、悲痛等情感时,可以通过沉重的语气、缓慢的语调和适当的停顿来传达情感。
朗读评价量表:
项目 | 标准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速度
语调 |
语气语速适宜,符合文章情感基调。 | |||
清晰、自然的语音进行朗读,语言自然流畅,耐人寻味。 | ||||
重音停连 | 节奏适宜,有重音、停连,可以表现出作者情感。 | |||
情感表达 | 可以较好传递出人物情感。 |
任务二 迁移·运用
在《散步》《散文诗二首》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细节?请运用所学的朗读方法,将其朗读出来。
作业:
选择最能突出情感的语段,再次录制音频,运用各种朗读技巧,读出作者情感。
第3课时
学习目标:朗读文章,在情感体悟中抓住关键字词。
学习过程:
任务一 对比朗读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句子示例:
A:母亲就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引导学生发现该句子中“悄悄地”“躲”“偷偷地”等突出情感的关键词语。
任务二 迁移·运用
自读并找到《散步》《散文诗二首》中的关键字词。
例如:
A: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合欢树》,并找到能突出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特点,分析细节、副词、景物描写、对称句等对抒情的作用。
学习过程:
任务一 品读字词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链接课后习题四)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连说两遍“好好活儿”,是她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树叶飘落勾起儿子悲伤的心情。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令人心酸不已。)
2.除此之外,请你再批注《秋天的怀念》2-3处,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3.《散步》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比读以下两组句子,体会其中的不同。
A组:(1)天气好。(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也长出了芽;田里的冬水也起着水泡。(3)那里有菜花,两行桑树,尽头一口鱼塘。
(4)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B组:(1)天气很好。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重读、停连点拨:
B组多加的词语多为形容词、副词和叠词,在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1)天气很好。(“很”重读,拉长音节)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语气舒缓,读出生命的美好)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语气舒缓,读出生命的美好)
(这些景物描写,点燃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处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任务二 迁移·运用
自由阅读《金色花》《荷叶·母亲》,批注2-3处,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并谈谈你对文末“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作业设计:
批注《合欢树》中细节,感受副词对描写、抒情的作用。
第5课时
学习目标:从前两节课的关键字词中,分析作者情感,理解“好好活”意义。对比分析,根据关键字词,理解“整个世界”的内涵。
学习过程:
任务一 品析反复出现的关键语句,体悟情感
课文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链接课后习题三)
例句: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活儿”反复出现,足见母亲对儿子的无比珍爱和深切希望,进而思索自己应该如何生活。菊花的颜色和状态凸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正彰显出作者意识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了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任务二 品析“大词小用”的效果,体悟情感
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句中“整个世界”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链接材料: 中年人尊老爱幼的生命责任——人类的强壮的生命,没有资格独享强壮——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当对幼小和衰老负起责任来。”“整个世界”即是指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莫怀戚
- 1.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我背上的是什么?她背上的是什么?整个世界是什么?
答案可以多元化,多角度理解内涵,言之成理即可。
2.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朗读提示:重读加点词语,语速放缓,读出深情和责任感。
作业:根据关键字词句,体会《合欢树》情感内涵。
链接材料:朗读《合欢树》选段,通过关键词句体味情味儿。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2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3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通过对选文文段的阅读分析,可以发现,本段中描写母亲为我治病的事件中,有名词“白发”、“虔诚”,副词“全副”“总能”“昼夜”,动词“喝、洗、敷、熏、灸”“惊慌”,“疯”。这些词都突出了母亲因为我的病无限操劳,全身心投入在为我治病当中,从这些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对我深切的爱。本段中,还有关键句子如“那就好好写吧。”母亲对治好的我腿最终也感到失望,但内心希望写作可以拯救的精神和心灵,让我“好好写”亦是让我“好好活”。“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母亲到处为我借书,像过去为为我找大夫那样抱了希望,母亲意识到写作能为儿子带来愉悦,摆脱痛苦,就竭尽心力去做,足见母爱之深沉。“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3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作者在写作方面终于获得成就,而此时母亲却早已离他许久,仔辉煌的成就也不能被母亲看到了,作者感到既痛心,又蕴含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