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见真情
——《背影》教学设计(八上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背影》是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朱自清选取“背影”这一独特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送别的情景,以真挚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学习这篇文章,意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悟爱,回报爱。
【教学目标】
1.把握线索,感知父亲“背影”的形象。
2.品味语言,赏析文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4.体体会父亲深沉的爱,理解父母的爱,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把握线索,感知父亲“背影”的形象;品味语言,赏析文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父亲深沉的爱,理解父母的爱,珍惜亲情。
【教学过程】
任务情境:(播放音乐《父亲》)
父爱如山,伟岸无言。一首《父亲》唱哭了无数人,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也以他的真实和诚挚,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今天,我们就以朱自清的《背影》为题材,拍摄一个打动人心的短视频!
(预习检测:作者简介、字词积累、词语解释)
一、拍摄前:为背影命名
师: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导演,根据《背影》这篇课文,拍摄一个同名短视频,说说剧情梗概。
生:在北京读书的“我”回家奔丧,在返程途中,与父亲车站惜别,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而深深感动。
师: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四次。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1段)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6段)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6段)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第7段)
师:我们发现,背影就是全文的线索,这四个背影有何不同?请你将以下四个背影的拍摄场景进行命名。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1段)——难忘背影(思念父亲)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6段)——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第6段)——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第7段)——回忆背影(别后怀念)
师:以上四个场景,你最想要拍摄其中哪个场景,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
生:第6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
师:作者望父买橘的背影,这里是详写,作者担心父亲的安危,感动于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举动。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拍摄,为此处的背影进行设计。
二、拍摄中:为背影设计
(1)设计外貌:同学们会选择使用第(     )组作为父亲的服饰,请说明理由。
A.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袄
B.裘皮小帽,紫毛大衣,毛皮大袄
C.红布小帽,红布大马褂,大红色棉袄
生:选A,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穿着普通,是因为家道中落,变卖家中贵重物品。
师:“我”当时穿着怎样的衣服呢?
生:紫毛大衣
师:朱自清《买书》中说:“紫毛(猫皮)水猴领”,“是布面子,土式样,领子小而毛杂——原因是用了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的。父亲给做这件衣服,可是费了点张罗”,紫毛大衣可以抵御北国的风寒,可见父对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理由:①一方面为服孝;②一方面因为父亲此时已经没了差事,家境贫寒,所以穿着极为简朴。③与“紫毛大衣”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自己省吃俭用只为了给儿子最好的。                   
角色定位:这是一个简朴困窘的父亲。
(2)设计动作:请同学们为扮演父亲的演员设计动作,在横线上填写你认为合适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到铁道边,  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蹒跚地走”: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步伐不稳,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
“慢慢探身”:小心翼翼,表现父亲买橘之不易,对儿子的关心。
“爬”“攀”:月台之高,非常吃力,表现父亲买橘之艰难,对儿子的关心。
“缩”:两脚无处可蹬,表现父亲买橘之艰难,对儿子的关心。
“微倾”:艰难又努力,父亲买橘之艰难,对儿子的关心。
     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年迈、行动不便、对儿子细心关爱的父亲。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     了朱红的桔子往回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        在地上,自己慢慢     下,再     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    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      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抱”:小心、珍视
“散放”:过程艰难,不方便
“爬”: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
“扑扑”:故作轻松,以免儿子难受
师:此次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动作之艰难!爱子之深沉!
(3)设计心理:“我”此刻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你帮演员“我”设计以下心理活动,并进行分析。
我____要去的,他不肯,___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____大难。____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师: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4)设计语言:请同学们为根据情景扮演父亲的演员设计台词,请说明自己的设计理由。
A.我说道:“爸爸, 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
B.(父亲)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                           。”
C.(父亲)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                               。”
第一组:(1)我买几个橘子去。(2)我走了。(3)你赶紧进去。
第二组:(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3)进去吧,里面没人。
师:同学们认为这两组语言描写,哪组更好?
生:第二组多了父亲对儿子的嘱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不舍之情。
(1)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师:父亲的关怀无微不至。已经把儿子送上车,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3)进去吧,里面没人。
师: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小结:中国式的父亲的爱含蓄深沉,不仅落在为子买橘的身影里,更是藏在了只言片语的叮嘱里。
角色定位:这是一个不善言辞却疼爱儿子的父亲。
小结:我们将通过拍摄短视频,展现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细心、体贴、疼爱儿子、不善言辞的慈父
第二课时
任务情境:为短视频撰写文案
上节课,我们拍摄了一些画面,再现了朱自清父亲伟大的、感人至深的“背影”。
 这节课,请同学们为此次的《背影》短视频,写一首短诗,作为短视频的文案,致敬伟大的父亲!
 任务一:探寻处境,抓住感人之因
师:想让视频的文案感人,必须探寻处境,抓住感人之因。仅仅一个买橘子的行为为何能一下子触及作者的内心呢?我们不妨结合父亲当时的处境和他为儿子所做的点滴小事,深入理解感动背后那个深沉的父亲。
助读资料:“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橘子,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便不同寻常了。”
——摘自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师:课文这样说道,“那年冬天,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家庭变故,父亲失业,处境艰难,却依然安慰儿子,还给儿子做紫皮大衣,爬月台买橘子,足见其深沉的爱子之心。
师:再读课文,说说父亲还为“我”做了哪些点滴小事?
生:再三嘱咐茶房、忙着照看行李、忙着和他们讲价钱、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师:在一个已成年的儿子面前,年迈的他在遭受沉重打击之后依然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是父亲无微不至、深沉的爱。
任务二:品读细节,体会父子情深
1.当时的“我”是否体会到父亲的爱?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难道我还不能料理自己么?……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生:不理解、不接纳、不耐烦
师:“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在此是褒词贬用,是自作聪明,糊涂的意思。为何“我”会不理解、不接纳、不耐烦呢?
背景资料:
1915年,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子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把“朱自华”改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境衰落,“背影”故事发生;         
1921年,父亲为缓解家中经济困顿私自扣留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子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儿子在泪水中完成《背影》
2.“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你能读到父亲那欲说还休的愿望吗? 他在盼望什么?
明确:这29字的家书,看似矛盾,只是为了告知儿子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见到儿子啊!原来这是一封父亲向冷战中的儿子含蓄表示让步和求和的书信!
师:此时的朱自清,也已为人父,这封求和的书信,一下子就触发了他内心可能早已有的思念、自责和愧疚,让他在重新看父亲的时候,不仅有感动,更多了一份理解。这时,这对父子的心也愈走愈近了。父爱一直都在,不管有多大的隔阂,父子情是隔不断的。
3.朱自清在文中写到四次流泪,请找出来,并对“我”流泪的原因做好批注。
 
师:这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与文章主旨有什么联系?
 
师:四次背影体现父亲的深情,四次流泪体现儿子的深情,二者结合更能突出“父子情深”这一主题,背影是明线,而父子情深是暗线。
最后,请同学们为此次的《背影》短视频,写一首短诗,作为短视频的文案,致敬伟大的父亲!
父亲的爱
是那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爱,是那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穿的却是黑布的大马褂和深青色棉袍
父亲的爱,是那__________________
衰老笨拙迟缓却努力
父亲的爱,是那__________________
像跳跃在冬天里的一堆小小火焰
泪水是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延伸: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最真挚的关爱。这是最平凡的父亲,一顶黑帽,一件马褂,一身布棉袍,蹒跚的身姿,于细微处流露浓浓深情,于平凡中凸显崇高父爱。穿越时光的界线,记忆的泪光中定格永恒的背影。
作业布置: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______,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