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获取:“双减”论文全集

“双减”不仅要减“量”,而且要提“质”,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我们先从教学设计入手,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一步步的深入探究提升思维水平达到提“质”的目的。

第二框 爱在家人间

教材分析:本框由“体味亲情”和“爱的碰撞”、“沟通传递爱”三目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之爱,进而引导感受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理解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心理以及双重代际差异,许多初中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有些孩子对父母的爱无法理解,加之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意识。对于“孝”文化认同程度低,在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与引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的亲情温暖和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认识到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提高对家庭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提高运用正确的方法与父母沟通的能力,提高调试“逆反心理”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中自己与家人产生矛盾既有自己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因,也有两代人在心智、学识和经历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明白亲子冲突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和沟通传递爱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调适“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交流分享、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话题导入:你爱自己的父母吗?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体味亲情

学生活动一:感悟体验亲情

1)说一说:父母最不能容忍你的事情是什么。

2)忆一忆:你最不能接受父母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3)说一说:你最关心父母的什么?父母最关心你的什么?

学生回答:

1)自己撒谎、学习成绩不好、邋里邋遢、不整理书桌床铺、没有责任心……

2)父母收自己的压岁钱、说话不算话、喝酒骂人、两人吵架……

3)我最关心父母的身体、工作情况、被人骗钱了心情不好…… 父母最关心我的学习、吃饭、心情、和同学的关系处理的好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追问:1)你的朋友做了你不能容忍的事情你会怎样做?

学生:断交

4)你做了父母不能容忍的事情父母会抛弃你吗?父母做了你不能容忍的事情你会和父母断交吗?

学生:不会

5)为什们? 学生:因为我们是亲人。

6)你觉得和朋友的情感与父母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和朋友的关系再好也有距离甚至因为一些事情可能断交,但与父母是割舍不掉的。

7)为什们?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家庭生活中,虽然我们与父母都有不能容忍的事情发生,但我们相互都不会过多计较,不会像对待朋友那样绝交,彼此仍然在关爱对方,我们在矛盾中爱恨交加,又割舍不掉,这就是亲情的魅力所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6页内容理解亲情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二:学生阅读78页《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思考:

1)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

2)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

3)你如何认识亲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母爱温柔细腻,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爷爷奶奶慈爱溺爱等。

环节二:爱的碰撞

学生活动:承接上面的问题教师继续提问

1)发生了彼此不能容忍的事情,平时你是怎们做的?

学生回答:吵架、顶撞、消极对抗、不让我那样做我偏气他等……

2)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在作怪?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逆反心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79-81页内容理解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3)你觉得亲自冲突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彼此不理会,父母觉得我们不听话,很烦恼,有时也后悔……

教师总结:亲子冲突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造成亲子隔阂,阻碍家庭与个人的发展;过度、频发的亲子冲突,则会造成巨大的隐患和消极影响。

环节三:沟通传递爱

学生活动:

1)说一说你最近与父母发生的烦心事,你觉得比较恰当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2)你有哪些解决与父母冲突的良方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1)如果自己错了赶快自己承认错误,不顶撞父母,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父母的难处……

2)平时也多夸夸父母,把自己的心事给父母说敞开心扉与父母做朋友,多关心体贴父母不能老惹父母生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82页内容总结:如何化解亲子冲突?

课堂总结:学生谈感受与收获

作业布置:以自己的方式给父母写个爱心卡

板书设计:爱在家人间

一、体味亲情

1、亲情产生的原因

2、如何认识亲情

二、爱的碰撞

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2、逆反心理的危害

三、沟通传递爱